中石化专家是不会算账还是故意蒙人?
(2009-07-08 23:48:18)
标签:
经济中石化油价90号汽油美国杂谈 |
分类: 吴钩无语--社会民生 |
中石化专家是不会算账还是故意蒙人?
针对近期国内石油该不该涨价的纷纷议论,中石化的专家突然抛出了一个论点:中国的油价比美国的油价低。
据称,这位中石化权威人士向《上海证券报》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力证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据这份统计数据显示,以7月6日的油价水平为例,美国当天的汽油零售价为每加仑261.2美分,其中包含了联邦税18.4美分/加仑以及州税21.72美分/加仑,税占比为15.36%。按照汇率折算之后,美国不含税的汽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99元/升。至于柴油,美国不含税的柴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83元/升。而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 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最终的结论是: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不含税的柴油价格为3.38元/升,比美国低11.75%。
看了这篇报道,吴钩无语感到不解,为何专家单单挑选国内价格最便宜的90号汽油来与美国对比,90号汽油国内汽车已经很少用,而美国市场是没有同档次汽油的,美国使用的是高清洁度汽油,大致相当于国内97号汽油。既便如此,如果以国内93号汽油对比,还是按专家的计算公式,那显然还是美国的汽油价格低一些。看来,这决不会是专家的疏忽,也绝不会是业务不精而算错,而完全是故意如此计算,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美国油价比国内高!在这个细节,昭示了专家的伪科学面孔,他不是通过科学分析论证导出结论,而是让素材为既定结论服务。这不是伪科学吗?不是公然的用伪科学蒙人吗?
其次,专家在税金部分提到了增值税,其实增值税在生产经营环节中是可以抵扣的,占零售油价14.5%左右的这部分费用,不能用税费的名义予以扣除,如果把它加入扣税后的油价,即便用90号汽油去比美国,国内油价还是高了。由此,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专家的努力,就是下决心要让国内油价算起来比美国的低。不是伪科学是什么?不是蒙人是什么?
这位专家的“力证”遭到了不少专家的揭露: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中国成品油价格偏高了。”他指出,按照目前每公升6.37元的油价,剔除政府税收后石油公司真正拿到的销售收入约4.08元。以美国新泽西州为例, 6月30日油价为2.524美元,折算后每公升约4.56元,剔除税收后石油公司拿到3.64元;英国国内油价在12.2元时,剔除税收后石油公司拿到3.294元;日本国内油价在7.5元时,税后石油公司实际拿到3.4元。从剔除政府税费后的成品油 “裸价”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确实比美国高。另一方面,从石油公司拿到的销售收入来看,中国的石油公司拿到的钱是最多的,甚至高于部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国家信息中心能源专家牛犁表示,中石化专家给出的国内燃油税中关于增值税一项显然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些增值税在经营中都是可以抵扣掉的。此外,把城建税这些都加进去当做成本也更失妥当。要说明国内油价比国外油价便宜,应该切切实实的,以原油进口的价格加上炼油的成本去与国外进行比较。
还有专家在计算了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涨跌之后指出,北京6.37元的汽油价格中仅有2.49元以内的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关联。过去一个月国际原油价格每公升上涨了0.13元,而此次北京汽油价格却上调了0.45元。
吴钩无语以为,中石化的专家是中石化养着的,他们必然为中石化说话,为中石化的利益辩护,所以中石化专家关于油价的论点是不足采信的——凡是有利益纠葛的专家一般都会违背科学原则而听命于利益召唤。同时,现在社会文化科学水平普遍提高,专家也不是只有中石化一家,蒙人的把戏不太好用了。所以,中石化的专家如要证明自己的科学水平,不如去认真计算研究一下,中石化在生产和管理成本方面比美国高出多少?是什么原因?其中浪费的是多少?挥霍的是多少?投资失误是多少?等等。如何解决为好?如果你把这些研究透了,拿出了科学的观点,你也算真为发展中国的石油事业真出了把力,为推进中石化的企业进步出了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