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字经》会毒害少年儿童吗?

(2009-04-23 16:46:50)
标签:

《三字经》

少年儿童

百家讲坛

传统文化

教育

分类: 吴钩无语--闲情逸致

《三字经》会毒害少年儿童吗?

没想到《三字经》也会成为热门话题。而且被人上升到是否毒害少年儿童的高度,一位大约自封的哲学家竟然危言耸听:诵《三字经》是对中国儿童的犯罪。而且文章在许多网站被推荐阅读。不由吴钩无语不认真想想。

关于《三字经》是不是合适的儿童启蒙教材?

吴钩无语认为:官方教育界、学术界都不会也没有将《三字经》列为当代少年儿童的启蒙教材。虽然,有些学校、儿童教育机构、教育家、国学家可能会推荐《三字经》作为少年儿童学习国学古文的一种教材,并在民间的小范围内使用,不过,这也并非所谓启蒙教材。因为中国少年儿童的启蒙教材在幼儿园、小学时期,都有官方正式编发印行的课本,这些用作启蒙教材之用的课本都是经过反复研究提炼的,在思想性、道德性、知识性等方面都体现了比较科学的精神。所以,在这一方面没有那么严重的问题,《三字经》根本就不是我国少年儿童的启蒙教材,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合不合适的问题。

关于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三字经》的问题。

吴钩无语认为,似乎也不会有什么严重问题。《百家讲坛》是一档普及传统文化的讲述节目,因为观众层次的参差不一,主讲的学者教授必须用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为电视观众介绍古代文史知识,而不是什么学术论坛或者学术讲座——很多专家学者因为对节目的这一特点不理解而曾经批评这档节目没有学术性,真是十分可笑,太学术了老百姓谁会愿意听呢?

钱文忠的解读《三字经》也是这么做的。钱文忠的口才好,表达方式好,对《三字经》的点评也很到位,很受观众追捧。但是,居然有批评说:“因为一位复旦大学的姓钱的教授在电视上讲解了《三字经》,于是中国的街头巷尾就全都在说,《三字经》好哇,应该让娃儿好好背背《三字经》。我们当局的电视在宣扬什么?这究竟是在做什么?这是在对中华民族的儿童进行犯罪!!!都已经进入21世纪了,居然还运用11世纪以前的陈旧、腐朽、荒谬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原封不动地教导我们今天的儿童,这不是犯罪是什么?”

这样的批评,是否太武断一点了?片面一点了?首先,并没有“中国的街道就全都在那儿说《三字经》好哇”,比如,吴钩无语就没有说过,也不会叫自己的孩子把《三字经》当启蒙读物去啃读。不知批评者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相关信息?其次,无论是钱文忠,还是其他让孩子读《三字经》的老师,都没有“运用11世纪以前的陈旧、腐朽、荒谬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原封不动地教导我们今天的儿童”。这样的批评,是属于那种自己创造一个靶子再给自己来打的方式,据说是极左思潮泛滥的文革期间常见的一种批评方式。假如真是,这样本身不讲理的批评就不值得去搭理。

关于《三字经》的文化价值问题。

吴钩无语认为,《三字经》不是一本价值巨大的古代读物,也不是一本“陈旧、腐朽、荒谬的,是完全错误的”读物,而是一本有一定文化价值和历史局限性的古代读物。我们应该对《三字经》文化价值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介。

《三字经》是一本产生于宋代的通俗读物,在古代一般用作儿童启蒙教材,因为其形式的通俗浅显朗朗上口易记易学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一定意义上可称为儿童启蒙教材或者识字课本的经典,但绝非国学经典。

《三字经》在内容上大概包含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作用,生活常识,文史概要,皇朝更迭,圣人观点,贤人事迹,道德伦理,学习方法,做人要义,等等,篇幅体量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如同所有的传统文本一样,《三字经》里自然渗有历史时代的局限,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但是,还是有不少有价值的文化历史内容。对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以及不太看懂古文的读者,老师的科学指导和辨析是必须的,盲目的推崇并推介给孩子苦读肯定是不科学的。

《三字经》在论述道理时,是非常深入浅出,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如,“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几句通过对狗、鸡、蚕、蜂四种动物的习性描述,用比兴手法,激励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应该是简单易懂的,也很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对父母如何学会教育孩子,也是会有帮助的。

至于有的批评者用“性本真”的观点,对《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展开批判,显然是没有力量的。吴钩无语不想对此展开逻辑上的论述,只想说一点,对于人性的本源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看法,至今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如果拿另一个没有定论的概念来否定这一个没有定论的概念,那一定是没有逻辑力量的,一定是不正确的。

吴钩无语还看到一些批评文章,觉得批评者连《三字经》都没完整读过,或者没读通读懂,就抓住只言片语进行批判,凭感觉妄下定论,恐怕不是一种科学态度,而是一种焦虑和浮躁。

我们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不可以全盘否定历史文化传统——全盘否定,那是极左思潮时代的错误行为,我们应该科学的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因此,彻底否定《三字经》肯定错误,大力要求所有儿童啃读《三字经》也是错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三字经》,科学的阅读《三字经》,吸取其有益营养,摈弃其思想糟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