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吸纳网络写手:要与时俱进不要歧视妥协

(2009-03-24 11:58:22)
标签:

网络写手

主流文学

网络文学

湖北作协

文化

分类: 吴钩无语--闲情逸致

吸纳网络写手:要与时俱进不要歧视妥协

2009年3月9日,湖北省作协出台了网络写手加入作协的入会标准,据称,这是我国首个网络写手加入省级作家协会的公开发布的正式标准。

3月12日,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向媒体表示,将网络文学作品纳入入会条件,是为了吸纳更多的网络作者入会,鼓励和推动网络文学创作。湖北省作协的这一动作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省市作协表示,他们可能将湖北作协的规定作为吸纳网络写手的参照。

吴钩无语注意到,一部分网络写手为此兴奋不已,有写手说,这个消息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创作动力,说明网络文学得到了传统文学的重视,网络写手的确需要这个“名分”。而湖北作协创联部工作人员则说,几天来,“咨询的人很多,陆陆续续有人提出申请。”

但是,也有很多网络写手不买这个帐,他们认为,好的网络写手并不需要用加入作协来证明自己或者自己的作品,加入作协对网络作家来说,是“无所谓的事”。现在的网络文学爱好者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随意创作,即兴发挥。加入作协或许有点“找到组织的感觉”,但是,许多网络写手其实很纯粹,属于“精神贵族”,成为网络写手更多是一种兴趣使然,是抱着“玩”的态度的,他们并不需要一个组织来扶持或者帮助自己。

吴钩无语对作协公开宣布吸收网络写手入会的看法是:

首先,这是一件好事,它标志着网络文学在走过二十年以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传统的主流文学和作协组织不得不正视它了,网络文学非主流和不被认可的境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网络写手,开始获得了牢牢把持主流文学话语权的作家协会的认可和接纳,这难道不是一个好的开端?网络文学难道不就从此刻开始走向与传统主流文学的并起并坐?其实,在湖北之前,已有许多地方的作协吸收了网络作家入会,不过,没像湖北这般大张旗鼓另立标准。吴钩无语觉得,这不妨看做作协的与时俱进吧,至少是对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妥协吧。

其次,它仍然反映出传统主流文学话语权的代表者——作协,对网络文学的某些歧视。

在中国作协的章程中,并没有对于加入作协的具体细化的条件,只是说:发表或出版过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翻译作品者,或从事文学的编辑、教学、组织工作有显著成绩者,由本人申请,团体会员推荐或个人会员两人介绍,经本会书记处征求申请人所在地区或系统团体会员的意见,由本会书记处会议审议批准,即为个人会员。虽然有些省作协在吸收会员时有些惯例,但总究不是明文规定。

而本次湖北省作协却对网络写手入会条件做了详细规定。在吴钩无语看来,这些特别指订出来的规定本身就意味着对网络文学的歧视,因为这种歧视是根深蒂固的渗透意识的,所以才会特别搞出具体条件和规定,以对应网络写手。随手举个例子,网络写手的入会条件要写作50万字以上,其中获奖、转载、精华文字在30万字以上,而已经在会的作协会员中,不知写满50万字的会员占百分之多少,获奖的又占多少?两相对比,什么感觉?

第三,吴钩无语支持部分对加入作协抱无所谓态度的网络写手。

作协是什么机构?如果参照目前国内其他一些专业协会,作协只是一个作家交流聚会的平台,作家只是一个社会职业或者社会兼职。在今天文学已经失去她的神圣外衣的时代,作家的身份或者职业,已与计划经济时代大不相同了,作协的真实功能也已大大变化了——比如,全国作协会员即享受17级干部待遇,这样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吗?

对于那些把网络写作视为生活方式享受的写手,那些把作品的市场覆盖和经济收入作为追求的写手,作协能帮上什么忙呢?作协会员的身份不会帮您把书卖得更好一点,也不会帮您把点击率提高一点。网友和市场认的都是作品的价值和质量,不是身份。

我们现在所处的已经不是“高尔基”时代,作家和作品的成名与否已经不需要全部依赖作协了。对于那些优秀的网络写手,吴钩无语想引用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一句名言:我坚信,不是我少不了法兰西学士院,而是法兰西学士院一定少不了我。当年,法兰西学士院因为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属于低俗的体裁而不让他成为院士,但后来法兰西学士院不得不对自己当初的严重失误而深深后悔。

吴钩无语欣赏湖北作协领导方方的一句话:不管是传统文学作家还是网络写手,都是站在文学大旗下面的成员,不应该有所谓的“传统”和“网络”之分。如果传统主流文学的主导者及其机构都这么想也这么做了,那感情是时代的进步,是真正的与时俱进,值得大大的鼓掌,对于网络写手加入作协也根本不再需要另立一套标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