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辛多酸 养肺防燥

(2010-09-16 14:32:59)
标签:

闫超

福州

“秋老虎”

少辛

素问脏气法时论

健康

分类: 传统医药

13212

少辛多酸 养肺防燥
中医专家介绍初秋养生要点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8月23日是处暑,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但俗语有“立秋、处暑热死老鼠”之说,火辣辣的太阳依然烤得人心焦。处暑来临,人们如何更好地养生?记者特此采访了福建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中医专家。
    该科主任李学麟介绍,现在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度时期。他建议,初秋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起居调养:
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如今渐渐进入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 敛之太过。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饮食调养:
少辛多酸、淡补为主
    “按照中医理论与中华养生学,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这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积蓄能量的需要。但要应因人而异,因虚而补。”李学麟指出,由于夏天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有所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进补原则是“少辛多酸、淡补为主”。
    少辛多酸 以助养肺 《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
     根据中医学“燥则润之”的养生原则,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限制粗糙纤维的食物与刺激性强的食物的摄入,以保护肠黏膜和肠道功能;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食用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食物。
    淡补为主 晨粥健脾 立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们常常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现象,中医称之为“秋燥”。这时候进食应以淡补为主,可多食用一些蜂蜜、百合、银耳、乳品之类等。所谓淡补,是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功能的食物,一方面使体内湿热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调理脾胃功能,为中秋、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鸭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都非常适宜在立秋时节食用。同时,茄子、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也具有润燥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过后每天早晨喝粥。喝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
    初秋进补还应注意体重的控制。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不宜“贴秋膘”,反而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


运动调养:
保养阴气、轻松平缓
    该科主治医师闫超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他建议,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登山时,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膝关节一直处于半曲状态,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对年老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


当心“秋老虎”下中暑
    闫超提醒,福州目前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9月中下旬。因此,仍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他说,暑热中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比较疏松,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为了预防中暑,建议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品。”
    他强调,老年人在初秋时节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另外,入秋后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会容易发生腹泻,婴幼儿等腹泻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