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6
孕妇当心妊娠糖尿病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王陈姗
福州张小姐怀孕28周,在例行产检中检查出血糖高,患有“妊娠糖尿病”。她很奇怪:平时也不爱吃甜食,怎么会患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并发症比正常妊娠高。内分泌科和妇产科专家指出,孕妇要加强血糖监测和控制,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大多不药而愈,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专家简介>>
翁苓
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内分泌科临床工作,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痛风等代谢系统疾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二、三、六上午 一、五下午
妊娠糖尿病常见
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翁苓说,接诊妊娠糖尿病患者,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大约有4%的妊娠妇女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不少孕妇在怀孕期间放纵饮食,由于超重或肥胖的孕妇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致病原因更类似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除了胰岛素抵抗外,还有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损害。
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谢玲表示,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到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但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仍需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适应这一生理变化,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她表示,医学界普遍认为,妊娠糖尿病与怀孕期内分泌改变有关,其中身体肥胖、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尿常规检查出现空腹尿糖阳性、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的准妈妈,都应进一步排查。
对母婴危害大
谢玲说,患糖尿病的孕妇血液中含糖量很高,胎儿长期处于母体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环境中,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躯干过度发育。容易生出“巨大儿”占25%-42%(超过4公斤的新生儿)。这类胎儿增加了产妇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几率,产妇易发生产后出血。另外,在妊娠早期高血糖抑制胚胎发育,导致孕早期胚胎发育落后,易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或早产等。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者,胎盘血管常出现异常,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占21%。出生后,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不及时补充糖易引起低血糖。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可危及新生儿生命。
翁苓说,“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远期危害也不容忽视,‘糖妈妈’可能发展成2型糖尿病;而孩子日后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更大。”她表示,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只有极少数妊娠糖尿病妈妈会出现,大多数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进行糖耐量测试时才能检查出来。
孕24周-28周筛查
谢玲指出,通常在妊娠24周-28周做糖筛查实验,如果血糖值明显升高超过7.8mmol/L以上则为糖筛查阳性,需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对于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在妊娠24周-28周做糖筛查正常,为避免漏诊还应在孕32周再次做糖筛查实验。她解释,因为随孕期增加,各种因素所导致的机体抗胰岛素物质增加现象。
密切监测血糖
谢玲提醒,妊娠糖尿病孕妇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有使用胰岛素者应每周查一次至孕10周,孕中期每两周查一次;孕20周后需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月测定肾功及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孕妇在孕32周以后应每周查一次,注意血压、水肿、尿蛋白,必要时及早住院,以便密切监护胎儿和母体。如果血糖控制较好、无并发症、胎盘功能良好,可考虑妊娠足月后自然分娩;若有胎儿过大等情况则应考虑剖宫产。
饮食运动控制
谢玲和翁苓都表示,妊娠糖尿病孕妇一般只需控制饮食即可维持血糖正常,不会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翁苓介绍,目前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控制以及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绝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孕妇经过1周-2周的饮食及运动治疗,如果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即空服血糖≥5.6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就应该用胰岛素治疗。”
饮食运动控制的过程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只要孕妇的体重增长正常(每周1斤),就不用担心胎儿发育不良。她强调,这首先要求孕妇的血糖要控制好,否则,即使孕妇体重增长正常,胎儿也可能出现营养不良。
忌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是人体内自身分泌正常存在的物质,正常人对糖和脂肪的代谢都离不开它。妊娠期间胰岛素作用不敏感,β细胞又不能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代偿,给予外源性胰岛素代替治疗,是非常安全的。
翁苓强调,妊娠期糖尿病不可口服降糖药,以免对胎儿构成不利影响。根据病情及胰岛素作用特点,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不同制剂,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中短效混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胰岛素剂量个体差异校大,尚未统一标准,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孕期进展及血糖值加以调整。
相关链接>>
哪些孕妇易患妊娠糖尿病?
翁苓指出,有以下几方面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注意:
1.年龄偏大的孕妇,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2.怀孕前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cm2)高于24的女性;3.怀孕前有多囊卵巢综合征;4.孕妇的直系亲属如父亲、母亲有糖尿病史,或者是姥姥、阿姨等女性亲属患有糖尿病;5.之前怀孕时出现过不明原因的胎儿畸形、分娩过体重大于4公斤的巨大儿、多次流产史、有死胎史的孕妇;6.怀孕期间有反复阴道真菌(念珠菌)感染的孕妇;7.早孕期空腹尿糖阳性;8.妊娠期糖尿病病史;9.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
另外,也要关注胎儿偏重以及羊水偏多、孕期体重快速增长的孕妇,这些人都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