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4
自驾行摄桂峰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体验淳朴民风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林喜芳
福州一家图书出版社的编辑林丽也想趁着春色,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她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出游线路,后来跟随福州一家自驾俱乐部去三明尤溪的桂峰村、中仙乡龙门场。
“桂峰的古建筑规模很大,文物古迹原貌保留比较完整,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行摄之地。”
林丽说,“我们一伙人中就有不少人带着“长枪短炮”冲着古建筑来的。”
当地导游讲解桂峰古居名人
他们一行10个人周六中午12点出发,从马尾上高速,洋中下高速,出口处有去桂峰的路标。“路标显示着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仅12公里,但12公里是直线距离,实际沿着路标走盘山公路大概还要40公里,绕得有点晕。”林丽说,“一路上我们看到不少也是开车去玩的人。”
14点,开车抵达了桂峰村。“车子停靠在一个大广场,不远处就有个售票厅,门票30元。售票厅就可以请导游,貌似几个人以上就有免费导游了,都是当地人,带你逛古村,否则外地人看一大片的土房子,不知道文化内涵底蕴以及名人背景,就看不出所以然来。”林丽说。
导游是位蔡姓的村民,讲解得慷慨激昂,她为自己生长、生活的小村而自豪。据介绍,桂峰现存清代前古建筑39座,古建筑规模之大,保留之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少见。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称,完全是源于丰富的人文底蕴。几个世纪辛勤的耕耘创造,蔡氏子孙遵承“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历代儒风不衰,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3名、举人12名、秀才412名。看村里户户人家高悬内“父子举人”、“兄弟举人”、“文魁”、“武魁”等大匾,这就是蔡氏人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骄傲。
踏进桂峰那一刻,新的石牌坊给她的感觉是桂峰太新,但游览后觉得这是一个民风相当淳朴的地方,商业痕迹不重,开发力度不大。“有意思的就是听导游讲解这个偏僻的地方出名人的事。古村里住的还是蔡氏后人,不是很大,导游带着逛一圈,也就2个小时就足够了。”
林丽说,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其中蔡氏宗祠、翰林第、石狮厝修葺得相对较为完整。在导游的解读下,他们在这里也拍摄到了‘小布达拉宫’的画面。
“桂峰村的确很多桂树。这在我们进入村口的石印古桥时,就注意到了。”她说,“古桥边有四株桂树,分别在树根上用石头砌成‘日’、‘月’、‘书’、‘印’四个形状。但现在还不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桂峰村的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也就无法亲自感受。下次秋天一定要再来看看。”
林丽提醒,村里没有商店,要记得带些饮用水和干粮食物。当地村民有卖银杏果,还卖一些农家蜂蜜和土鸡蛋。村里也没有什么接待设施,都是民宅,还是得回到城关,到城关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在当地露营也可以,不过要记得先从城关买些东西去烧烤或野炊;人少的话,通过导游联系当地居民,吃住到他们家也可以。
赴龙门场观古银杏
由于第二天还打算到中仙乡龙门场看福建省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银杏群落,他们当天晚上就返回尤溪县城,找了家小宾馆住下。“县城有几家小旅社,价格也不贵,卫生条件也还不错。”
第二天早上5点半他们就起床了,城关去龙门场有57公里,大约2小时车程。去龙门场的路就好走多了,5米宽水泥路,所以司机开车也不是特别累。
在这里,最让他们惊讶的是银杏群的数量之多,树龄已达700多年,方圆百亩内有296棵,平均胸径50厘米,最大的达160厘米。“由于同行中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因此,花了很长的时间自由拍摄。当地人说秋天霜降后叶子会全黄,那时候的落叶一地最漂亮,这里露营拍摄的人群就更多了。”林丽说。
提到自驾方面的注意事项,她说,桂峰村还是比较偏僻的,全程很多绕弯山路,要特别小心驾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