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事拖延为哪般?

(2009-11-26 13:08:14)
标签:

拖延

敷衍了事

内心焦虑

对症下药

健康

分类: 心海导航

做事拖延为哪般?
专家:敷衍了事多为对抗内心焦虑


□ 本报记者 吴凌南

 

    “我们去逛街吧。”小红拉上舍友娟子,“可是我们的作业还没做完啊。明天要交了。”娟子回答。“没关系,我们就出去两个小时,回来再做,来得及。”小红硬拉着娟子出了门。这看起来很普通的一个画面,其实里面隐含着一个问题——做事拖延。
  看完这个电影就去学习,等明天再写这份报告,这样拖延时间做事、到非得去做时才做的现象,不是常有的吗?可有谁听说过,做事拖拖拉拉也是病症?


学生白领都有拖延现象
    一项在2008年使用拖延评估量表学生卷对山东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41.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拖延现象,在完成作业和考前复习时的拖延现象尤为严重。
    “一些白领工作任务拖拉,也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自己手上的工作,等到领导催了,才紧赶慢赶做出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永红介绍,“拖延原因有多种,根据近年国外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类。一是个性特质的反映,受个体尽责性、特质焦虑、懒惰、低自我效能感等个性根源影响;二是动机论,研究者认为期望水平、恐惧失败、完美主义定向、自我妨碍和自律需求都会影响到个体的拖延行为;三是调节论,拖延可视为行为自我调节的失败,是个体不能很好地协调个性、动机、认知与情境因素的结果。”


做事拖延其实是对抗焦虑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要作出一个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一般来说,一定程度的拖延行为属于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调的表现。


不同类型对症下药
  王永红指出,应该根据具体的类型进行指导纠正。比如完美主义型的拖延者:做事情要尽善尽美,所以不愿匆忙开始。解决办法: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每有一点进步都鼓励自己。意识到自己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因此不必要求自己达到完美。
  颓废:任务太难了,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一拖再拖。解决办法: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难度;推迟自己要放弃的心态,每天尽可能多完成任务。
    自我贬低: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当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却认为是运气。解决办法:对自己有信心,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我勉励。
    创伤:有很多人的气质类型并不是拖拉的,有可能是遭遇一些社会事件或是压力,以至于逃避现实状况,希望通过拖拉办事回避一些自己不原意接触的事情。针对这一类型的人,要意识到人生的道路遭遇挫折和困难都是很正常的事,学会面对现实,成长自己。
    不良习惯:偶尔拖拉办事,发现并未有什么严重后果,于是放松自己,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结果养成不好的习惯。解决办法:习惯是形成的,改变也是可能的,只要意识到这是不良的习惯,有意识督促自己,改掉毛病,培养自己高效率的行事作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