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离食物不耐受 改善亚健康状态

(2009-11-19 10:05:44)
标签:

食物

不耐受

亚健康

慢性疾病

忌食

抽血检测

健康

分类: 健康资讯

 省立医院一年检测800多例,七成食物不耐受,九成有慢性疾病症状
远离食物不耐受 改善亚健康状态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王君  


    大部分人都知道食物过敏,却不知道食物不耐受。福建省立医院去年10月开展食物不耐受检测以来,共检测800多例,其中近7成人食物不耐受,90%有慢性疾病症状。


莫名病症竟因食物不耐受
    案例一:福州肖先生几年前患上偏头痛,以为是劳累过度,特意休假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缓解病情。上个月,他到福建省立医院体检,医生问诊后发现肖先生对某些食物特别偏爱,建议他做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发现他对小麦、西红柿、虾等6种食物存在不耐受。在医生的建议下,肖先生暂时忌食了这些食物,并调整了饮食结构,折磨他多年的偏头痛彻底消失了。
    案例二:56岁的陈老伯经常腹泻,8年来一直如此。他到很多医院看过,做过胃肠镜、肝胆B超等检查,病因却一直没有查清。后来在一次就诊时,医生建议他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发现,原来他对牛奶高度不耐受。而陈老伯正是从8年前开始早餐饮用牛奶。在医生的建议下,陈老伯早餐改喝豆浆,腹泻毛病逐渐消失了。
    案例三:徐女士近3年来经常胸痛、胸闷、头晕、腹胀。在许多医院检查心血管、消化系统都没有任何问题。她到医院变态反应科检查,结果为过敏原特异性lgE检测阴性,并非过敏。而食物不耐受检测则显示对蘑菇重度不耐受,小麦为中度不耐受,徐女士说:“我平时最喜欢吃菌类食物,现在再也不能吃了。”
    案例四:刚满1岁3个月的王璇从出生一个月就开始拉肚子,吃药病情一直没有缓解,到医院时,已经出现大便带血现象。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后,原来她不耐受的食物是淀粉和鸡蛋,在忌食了含有淀粉的食物,也不吃鸡蛋后,王璇就不再拉肚子了。
    案例五:小钟出生8个月就患了肺炎、哮喘,哮喘基本上是每个月犯一次,经检测后,发现孩子对牛奶、西红柿不耐受,不吃这些食物后,孩子的哮喘就好了。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有别
    福建省立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江启钦介绍,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免疫反应。机体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作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的食物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在体内沉积后将引起机体相应组织器官发生炎症反应。如果不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上述免疫损伤将会不断累积,久而久之则会引发一系列的慢性症状或疾病。通过对特异性食物IgG抗体的检测,可以达到准确判断不耐受食物的目的。
    他指出,食物过敏一般2个小时内发作,属于急性病。但是食物不耐受往往是在进食后较长时间后才会出现,并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遍及全身各系统。


长期食物不耐受 降低免疫力
    江启钦指出,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人体的免疫力会逐步下降。
    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可以抵御外来病源生物的侵袭保障身体健康。当身体对某种食物不耐受的时候,会导致食物无法被完全消化,这些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大分子进入血管后被免疫系统当作有害物质,并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激发保护性免疫反应。如果持续接触不耐受食物,机体会一直处于这种情况下,并可能引发免疫系统整体功能的下降。


长期食物不耐受 诱发慢性病
    江启钦提醒,食物不耐受症状应早发现,早纠正。“曾经有一位患者,开始只引起头痛,一直未予以重视,到10年后,头痛逐渐发展成为脖颈痛、全身痛,最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后来查明病因后,忌食小麦、西红柿1年,身体才慢慢恢复。”
    他说,欧美大量的检验结果表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可作为很多慢性和急性病症的诱因或诊断指标,国内才刚起步。福建省立医院开展食物不耐受检测13个月以来,已经检查800多例,发现阳性率近70%。来做食物不耐受检测的患者各项检查基本正常,约90%的人受一些不明原因的慢性病困扰。
    他举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症状最常见的即胃肠道和皮肤的症状,如腹痛、腹泻、口臭、口腔溃疡、恶心、胃肠胀气、湿疹、荨麻疹、痤疮等。较多见的还有精神系统症状,如焦虑、忧郁、注意力涣散、暴躁易怒、坐立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等;呼吸系统症状,如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其他还有高血糖、肥胖、易疲劳等也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所以长期有上述症状而又找不到原因的患者应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查。


抽血检测 食物耐受程度
    据了解,检测食物不耐受的处理包括检测及调整饮食。检测指的是到医院或体检中心看医生,开化验单,再抽血化验。抽血前受试者不必空腹,不需要做特别的准备,可以完全与平时一样。
    根据化验结果,医生会安排新的饮食方案,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只进行饮食调整。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消化症状的消失要快些,其他症状的消失或减轻的过程要长一些。
    抽取2毫升静脉血就可以检测常见14种食物的耐受程度,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14种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发现,阳性率最高的前3位是蛋清/蛋黄、蟹、鳕鱼,其次是牛奶、虾、大豆,其余牛肉、鸡肉、玉米、蘑菇、猪肉、大米、西红柿和小麦均低于6.0%。
    另外,还有90项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供选择。食物不耐受对人们远离亚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度重度不耐受 需要忌食
     “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可判断为‘阴性、轻度不耐受、中度不耐受、重度不耐受’,不耐受程度不同,对待也各异。”江启钦介绍,“阴性说明食物安全,可以放心食用;重度和中度不耐受的食物应忌食;轻度不耐受的食物可以轮替着间隔一段时间再进食。需要注意的是,对含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各类食物都要避免。”
    他解释,忌食并不是意味着永远不能吃,大多数人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的忌食后,食物不耐受性症状会完全消失,这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食物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逐步回到患者的日常食谱中来。
    每个人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和产生症状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所需的饮食调整时间也各不相同,烹饪方法、饮食环境及生活方式等也是影响饮食调整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不耐受的食物较多且症状也较严重的时候,这些影响会更加明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