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何依恋障碍
专家:5岁前养护人频繁更换易致依恋障碍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父母经常出差,丽丽从小由保姆带大。在丽丽1岁和3岁时,保姆两次由于家事离开,当时丽丽非常伤心,不肯接受新保姆。丽丽3岁上幼儿园,半年后换了幼儿园,出现异常:不喜欢上幼儿园,总是哭个不停。老师说她喜欢自己玩,一个人玩的时候很皮,但集体游戏时又很内向,和小朋友关系一般。她在家脾气很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摔东西,或拉着大人的衣服跺脚耍赖……
福州儿童医院心理卫生专科主任医师薛漳诊断评估,丽丽是“依恋关系”出了问题。
养育不当易致依恋不良
薛漳介绍,所谓“依恋”,是孩子(尤其是1岁-3岁的婴幼儿)和养护者(主要是母亲)之间形成强烈情感关系的过程。“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认生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依赖,如看到母亲很高兴、母亲要离开会紧紧地抱住母亲。婴儿出生后,家人从身体和情感上对他(她)细心呵护,才能让婴儿产生良好的依恋。”
父母对孩子都倾注了大量的爱。但是,良好的“依恋关系”不仅和父母养育方式,而且和孩子本身性格、社会环境都有很大关系。如今,许多白领阶层无暇照料孩子但又找不到合适的养护人。她指出:“5岁前频繁更换养护人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依恋障碍’。现在有‘依恋障碍’的孩子并不少。”
她说,“依恋障碍”发生于婴幼儿和童年早期,总是与儿童养育不良有关。这种养育不良包括早期失去亲人照顾、频繁更换养护人、养护人忽视孩子身体与情感的需求甚至虐待孩子等。
依恋障碍有碍成长交际
有“依恋障碍”孩子对任何人都难以形成依恋感情。有这种综合征的幼儿社交反应具有强烈的矛盾性,在离别与重逢时更为明显。幼儿回避别人的目光接触,在被抱着时注视别处,对家人有亲近、回避和拒绝爱抚的混杂反应。一些幼儿还会出现爱抚不起作用的恐惧和过分警觉。
还有些依恋障碍儿童会把依恋泛化,即无选择的依恋,谁都可以,但是与人交往时无法产生信任感,常有与同伴交往失调。如果不及时改善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孩子长大后,往往会产生各种人际交往问题。
及时改善亲子依恋关系
忙于工作不能亲自带小孩的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多拥抱、抚摩孩子;多和孩子说话;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示你正在关注孩子感兴趣和惊奇的事物。每天安排时间和孩子游戏,游戏内容让孩子选择,用言语、微笑、拥抱表扬孩子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父母不要用命令、教训的口吻,如“你应该这样玩!”“不对,你又错了!”让孩子成为游戏中的主角,在愉快相处中加强亲子依恋。
薛漳强调,如果依恋障碍已严重影响到孩子生活、学习、孩子有焦虑抑郁情绪表现,父母要及时带孩子寻求心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