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莫大意
尽早喂奶有助消退
7510
□ 本报记者 吴燕玉
许女士最近生下一个肤色红润的漂亮女婴,但宝宝出生第三天,她就发现宝宝的脸和身上有点黄,但是吃奶好、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2天后皮肤更黄了。许女士担心宝宝生病了,就请婆婆抱宝宝去看医生,可婆婆却说:“十个宝宝五个黄,过几天就退,不用怕。”很多新妈妈有疑问:为什么新生宝宝会出现黄疸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指出,新生儿黄疸要分清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现象,能自然消退。若患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就医。
生理性黄疸约1周自愈
任榕娜介绍,新生儿发生黄疸非常普遍,约有5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出现黄疸。人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血清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降解产物,如果血清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血清胆红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
黄疸程度较轻并能自然消退多属于生理性黄疸,它是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多于生后第2~3天出现,第4~5天达到高峰,第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至2~4周。
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供给充足的水分多可自行消退,宝宝出生30分钟后就开奶有助于黄疸消退。
病理性黄疸早对症治疗
如果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新生儿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时,可能患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多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并进行性加重: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任榕娜说,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是新生儿溶血病,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在病理性黄疸中,最凶险的是“核黄疸”。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还不完善,有害物质较易穿过,引起胆红素脑病。患儿出现全身发黄、嗜睡、不肯吃奶、烦躁不安、抽搐,严重的会留下呆傻、智力低下、语言构音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甚至死亡。对新生儿核黄疸,母婴都要避免服用氧化性的药物,不使用和接触樟脑丸等化学用品,忌吃蚕豆及其制品。对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剖宫产、早产体重过低的新生儿等,更应加强保健护理。
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孕期须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新生儿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父母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