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二人民医院开展中医药综合分期治疗颈椎病6年多被国家列入“最适宜推广康复技术”
八成颈椎患者恢复工作能力
68-03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最近,记者从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获悉,由该院副院长王诗忠主任医师主持的颈椎治未病部实行“以推拿为主的中医药综合分期治疗颈椎病”,今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最适宜推广的康复技术”项目之一。据悉,全国获批只有10个,其中该院康复分院就占两项,另外一项是“三步五法治疗”推拿手法。
据“中医药综合分期治疗颈椎病”项目具体负责人蔡树河主治医师介绍,颈椎病病变过程中,其发生、发展、愈后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应将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3个阶段进行诊治。除此之外,该项目涉及到在颈椎病发生之前即“未病”时期,采取各种预防手段。
他指出,该项目实施6年多以来,疗效确切,主要表现在:迅速缓解疼痛及眩晕症状,改善颈椎的活动功能,消除耳鸣耳痛心悸或改善失眠等症状,减少复发,减轻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据统计,约30%患者经1次推拿治疗后疼痛与眩晕症状即可缓解,3到5次治疗后症状可基本消失。80%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他强调,该项目以推拿、中药、牵引等手法为主,配合其他辅助治疗两三项。与其他颈椎病治疗方案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对患者体质辨证分析,根据体质采用各种适合有效的方法;避免了一成不变或盲目诊治的误区。其中不少防治方法适合家庭应用,主要在颈椎病发生之前与愈后康复时期,只要日常正确保养完全可预防,愈后康复做到位完全可杜绝复发。
未病先防
根据体质定做药枕
为不同的病人制作不同的保健枕,是蔡树河临床中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他解释,据中医理论,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独特性,比如身高、体重、头形、头重、头围、脖颈长度等都有显著区别,枕头的制作就必须适合这些因素,表现在枕头高度、长度、枕芯内容物、材质等因素的不同,因此,“通过中医的体质辩证来判断,就像100个同一疾病患者,可能有100种中药方子,100个人病人也可能有100种枕头”。
他说,每个人每天大约有1/4到1/3的时间因睡眠使用枕头,枕头也是维持头颈部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尤其对头颈段保持向前凸出的生理性弯曲很起作用。常人所选择的卧位一般是仰卧或侧卧。
仰卧位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高度依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为12~16CM。这样,枕头的支部点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才能衬托颈曲,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
侧卧位时,仍应将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整个枕头的高度,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
据介绍,药枕分为两种,一种为热敷药枕,一种为颈椎保健枕。前者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使用前必须先在微波炉里加热,通过热敷使颈椎筋络活跃起来,后者选择的枕内容物以木棉、绿豆壳等为主。
蔡树河指出,分清体质制作枕头首先要有一个好枕头,标准是可随时调节枕头的高低、透气性好、支撑性与弹性适中,这就要求对枕头内容物有特定的选择。他推荐几种常用的内容物:荞麦壳、木棉、绿豆壳(缺点:易压碎)、茶叶茶梗(缺点:易霉变)等。如果找不到这些材料,也可用浴巾制作简易颈椎保健枕。
病中防变
“三步五法”推拿
据了解,在颈椎病综合分期治疗方案中,“三步五法”是贯穿始终的。它以“通督强脊,调理脏腑,扶正固本”
中医整体观的防治脊柱病的思想为指导,该技术已在福建省重点高校项目及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中进行科学评价;已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推广项目。
操作方法包括:调肝脾肾、理筋骨肉,通调督脉、振奋阳气,拔伸整复、滑利关节三个步骤。具体由:疏通肝脾肾三经、调理肝脾肾三脏、疏通颈部经络、通督强脊点穴、颈椎复式间歇拔伸等五个操作方法组成。
蔡树河说,同样是颈椎病,但症状各不相同,分为以痛、晕、麻木等症状为主。在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常出现严重的疼痛、眩晕等症状,一般要迅速解除颈项背部肌肉痉挛、血管痉挛等,在采取牵引、点穴、针刺腕踝等应急措施后,要根据新的症状进行相应的牵引、针刺、穴位注射、摩腹、接受脑循环治疗仪等方法进行缓解。
进入缓解期后,在进行一番常规推拿治疗以舒筋通络后,也需要根据患者症状(风寒型、血淤型、肝肾不足型、气虚型等),施予摩、擦、推、搓、揉、捏等推拿手法配合拔罐、热敷等,通过外治法进一步缓解。
然后采用葛根桂枝汤为主要汤剂,同时结合患者出现的症状再配合其他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进行内服,再辅助以颈椎牵引、针刺、穴位注射、中成药制剂等达到标本兼治效果。
愈后防复
悬吊运动治疗
记者在省二人民医院康复楼二楼悬吊运动治疗室里看到,一名男子正平躺在空中,如果将其双腿下的枕头拿掉,他就等于悬空了。将他吊起来的是3根红色的布带,分别承载着他的头部、背部和臀部。他告诉记者:“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很舒服”。
蔡树河指出,目前的颈部功能训练手段如颈部肌力训练、颈部保健操等,只能加强颈椎的浅层肌肉力量,作用难以达到深层肌肉。因此,在脊椎病症状缓解后,及时介入深层肌肉训练,能有效缩短治疗进程。悬吊运动正是首选方法。
悬吊装置在不稳定的支撑面(悬吊带)上,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循序渐进的分级式锻炼方案,强调无痛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锻炼深层稳定肌,重建与强化神经肌肉,使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大为提高。有效解除颈肩疼痛,重建脊柱稳定性,从而使疾病得到永久性改善。
颈椎导引操
颈椎病如何预防?治愈如何防止复发呢?蔡树河介绍,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颈椎导引操是有效的训练方式。
据悉,颈椎导引操是王诗忠从传统的五禽戏等导引术中开发出的一套适合现代人的训练方式,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老少皆宜等特点。不过他强调,锻炼方案也要个体化,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年龄、病理改变来制定方案,不能千篇一律。例如:对于中老年人及颈椎明显失稳者,应避免作颈椎较大幅度的活动;对头晕患者,避免作颈椎环转、过度后仰运动等。
苍龟缩颈 双臂下垂,置于体后,同时极度耸肩、扩胸,头颈后仰,下缩,两目直视头顶正上方,使项背部肌肉强力收缩持续5秒钟,然后完全放松回位,重复5次一组,暂停片刻再进行下一组。每次连续做6组,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大鹏展翅 双臂外展,双手十指交叉,掌心扣于头后部,肩臂向前下用力压头、头顶部用力后仰,以相对抗。持续5秒钟,然后完全放松回位,重复5次为一组,暂停片刻再进行下一组。同样的方法将手置于前额部、头部左右侧,使头手用力相对抗。每次连续做3~6组,早晚各一次。
白鹅引颈 如天鹅伸展长颈吞食。在矢状面上以下颌引领头颈,做前伸、后缩的环状活动。重复5次为一组,暂停片刻再进行下一组。每次持续做6组,早晚各一次。
蔡树河强调,该保健操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应用。
青年人多数为不良习惯引起颈椎两侧肌张力不对称,引起力学失衡导致颈椎相关肌肉紧张劳损。此时应该以加强颈椎周围对称性肌肉力量训练(苍龟缩颈与大鹏展翅)为主。
中年人多数为长期肌肉失衡劳损引起颈椎不稳,影响到关节、椎间盘等,此时应选择加强颈椎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苍龟缩颈与大鹏展翅),同时增加颈椎关节活动度的训练(白鹅引颈)。
老年人多数为颈椎退化、钙化为主并进入新的稳定阶段,一般强度与幅度不宜过大,并配合一些增强体质的方法(如游泳、跳舞、散步等)以防止复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