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天怎样“坐月子”

(2009-06-04 17:02:21)
标签:

保健

产妇

月子

产褥期

艾叶

健康

夏天怎样“坐月子”
■ 指导专家: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黄勉


□ 本报记者 吴燕玉 

67-07

    产褥期是指胎儿及胎盘完全娩出后,到产妇身体器官完全复原期间,一般需要42~56天。这期间在家休养、调补身体就是俗称的坐月子。许多人都说坐月子可改善体质,但是如果“坐”不好也会落下许多病根。今年夏天高温来得早,产妇如果按照老规矩坐月子那够难熬的。夏天产妇怎样坐月子?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黄勉指出,产褥期,只要以食补、药补配合充分休息、适当运动,产妇就能得以恢复。


艾叶生姜熬水洗
    蔡女士:去年我生下宝宝正值7月份,婆婆说不要冲凉、洗头。但是我认为刚生下孩子,如果不及时洗头洗澡,势必孳生细菌,影响母乳喂养。我的妈妈想了个办法,就是用艾叶熬水给我洗头擦澡,因为艾叶有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药用功效。虽然我每次清洗完后都是满头大汗,但还是舒服了好多。我还每天洗外阴,保持清洁干爽。月子里我照样用软毛的牙刷轻轻刷牙,当然我用的是温水。
    专家:产妇如果一个月不洗澡洗头发,皮肤黏膜上积累的大量病菌会趁虚而入,引起毛囊炎、乳腺炎等,甚至发生败血症。如产妇会阴部无伤口及切口,夏天产后两天即可洗澡洗头发,水温宜保持在35℃-37℃左右,时间5-10分钟即可。洗后尽快将水擦去,及时穿上御寒的衣物再走出浴室。头发用干毛巾拭干,避免用吹风机吹干。产妇也可用生姜熬水,姜汤晾到适合温度再洗。
    传统观念认为月子里刷牙漱口会动摇牙根,其实潮湿闷热的夏天,哪怕是几天不刷牙,也会引发各种牙齿、牙龈问题。产后第二天就开始用软毛牙刷刷牙,每天早晚和睡前用温水刷牙漱口。


通风降温避中暑
    曹女士:月子期间我听从婆婆的,穿长衣长裤,后来我被捂得差点中暑。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其实在夏天,没有必要这样坐月子。房屋门窗紧闭,反而很容易中暑。在朋友给婆婆上了一课后,终于开窗通风了,但还是要避免穿堂风。实在热得不行了,我就打开隔壁房间的空调,让冷气“飘”过来。汗多时,我经常换衣服。
    专家:夏天闷热,房间里不开空调,产妇和婴儿不停出汗,影响休息和睡眠,还容易长痱子。高温期间甚至有可能造成中暑。早上趁着天气还比较凉爽时开窗透气,等感觉热了再开空调,空调宜调到26℃-28℃。空调的风不能直接对着产妇吹,注意经常开窗对流。
    考虑到夏天空调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产妇穿的衣服应随室温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增减,应该选择棉、麻等天然材质的衣服,方便吸汗,又干爽凉快;如果不开空调则可以穿短衣短裤,如果气温较低或者在空调房间里,则可以穿长袖长裤,最好再穿上一双薄棉袜。


多吃果蔬防便秘
    刘女士:遇上热天坐月子,我很烦躁为了让我解暑、放松心情,老公每天都会买新鲜水果。水果中有大量维生素,对恢复精神大有好处;水果中的水分和纤维素、果胶可以防止便秘;特别是在夏天,生宝宝后适当地吃些水果,还能防止中暑。
    专家:产妇如果摄取蔬菜水果的量太少,易导致产褥期便秘症。水果中有大量的维生素,对产妇的精神恢复是大有好处的,水果中的水分和纤维素、果胶对防止产后便秘也是有利的。夏天产后适当地吃些水果,还能防止中暑。从可进食正常餐开始每日半个水果,数日后逐渐增加至1-2个水果。蔬菜开始每餐1两左右,逐渐增加至每餐4两左右。但是要注意产后3-4天里不要吃特别寒性的水果如梨、西瓜,也不要选择过硬或者果酸偏多的水果,更不要放冰箱冰冻后再吃。另外,有的产妇在吃水果时会用微波炉将它加热,这样做水果里的维生素很容易氧化,使营养成分损失。
    很多人认为产妇要多吃姜和黄酒。其实夏季热性体质的产妇,若大量食用姜和黄酒,易燥热上火,导致口干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寒性体质的产妇,菜中可多放些生姜黄酒。


适当运动排恶露
    郭女士:产后半个月后我的体力恢复过来了,白天宝宝睡觉的时候,我就会在房间里走动,做些简单的恢复操并收拾房间。只要室外没风,早晚凉快的时候我都下楼散步。
    专家:整日卧床休息,会使产妇食欲减退和精神不振,不利于子宫恢复和恶露顺畅排出,易于导致子宫后位和腰酸不适。一般经产后1-2天的卧床休息后,即可起床稍坐站和步行等活动。产后2周左右,可做些轻便的家务和进行产褥保健操,产后3周左右可慢跑,做伸展性的瑜加动作,身体素质好的产妇,可在床上仰卧起坐。每天早晚,可带宝宝到凉台上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这样不但有益健康,对体型的恢复也大有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