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地图舌”多自愈
专家:或为营养不平衡、免疫系统缺陷、乳牙萌出刺激所致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65期10版
近日,福州台江区的郑女士急匆匆地带着3岁儿子来到福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她说:“我孩子的舌背怎么会布满红色剥落区域,这里一块那里一块的,又不像一般的溃疡。不会得了什么怪病吧?”前段时间小儿手足口病闹得沸沸扬扬,郑女士更加忧心。
接诊的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魏凤华告诉郑妈妈,这并不是手足口病,是一种剥脱性舌炎,俗称“地图舌”,一般见于学龄前幼童,属于较常见的口腔疾患。
病因较为复杂
魏医师介绍,“地图舌”是舌部浅层的慢性炎症,多集中在舌背,有时也可能出现于舌缘、舌腹、舌尖等位置。“它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剥落区域,边界清晰,很像地图。”她说,“‘地图舌’的形态、位置会不断变化,因此又叫游走性舌炎。而若患手足口病,口腔黏膜中的溃疡是小小圆圆的,面积不大,且固定在一个点上。
“地图舌”除了外观难看,孩子并不一定有特殊感觉,或由此损害健康,只有少数患儿会感到灼痛或刺激性疼痛。”
对于“地图舌”的具体病因,魏医师说,从门诊接待的患儿看,多为体质虚弱的孩子,因此很可能与营养吸收不足或不平衡有关系。还可能是疲劳过度,消化不良、免疫系统缺陷、乳牙萌出刺激导致。
大多自然消失
魏医师说:“孩子患了‘地图舌’不用太过担心,它不会恶化,对人体也无大碍。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此种症状应先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如没有特别的主观症状或难受感,可以等待它自然消失或涂抹药膏等减缓症状,促进其早日痊愈。”
她提醒,家长要保持宝宝口腔卫生;孩子饮食要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水果的种类和量,多吃绿色蔬菜;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锌和维生素B群。
相关链接>>
舌苔剥脱如地图状,剥脱片大小不等,边缘隆起,剥脱面为红色,与舌质有别,多属于脾胃阴虚;若剥脱面边缘无隆起,剥脱面光滑如镜,其颜色与舌质颜色大体相同,多属于脾胃气虚。
脾胃阴虚的孩子,应该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类及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鱼肉,这些食物含蛋白质高,各种微量元素多,而脂肪含量少,营养丰富而不生内热。
脾胃气虚的孩子,应吃一些能够健脾益气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这些食品可以制成粥,方便小儿服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