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肚脐护理
新妈妈多个心眼
64期07版
□ 本报记者 吴燕玉
胎儿在孕妇肚子里,通过脐带获取营养。宝宝出生后,脐带被结扎并切断,逐渐干枯,
3~7天脱落。此后脐内血管收缩,脐部皮肤向内牵拉而凹陷,形成肚脐眼。很多新妈妈认为这个“小眼”摸不得,洗不得,更不能受凉。但如果不护理,它容易发炎,患脐疝等疾病。
脐带脱落前
酒精消毒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指出,宝宝出生后妈妈每天可用棉签蘸点75%的酒精轻拭脐带根部,待其自然脱落。每次给宝宝洗完澡后,要将脐带周围的水吸干,用酒精消毒残端,再换上干净的纱布包裹好。脐带脱落前,要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须要重新结扎止血。如果脐部太潮湿,可以洒点脐粉。任榕娜提醒,新妈妈要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尿便污染脐部。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宝宝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
脐带脱落后 避免感染
任榕娜说,脐带脱落后,可继续用酒精擦拭脐窝。如果脐窝内有少量渗出液,要在医生指导下用3%双氧水冲洗宝宝脐部,每天2~3次,然后盖上消毒纱布即可。
在脐带脱落、创口未愈之前,应避免爽身粉的刺激,否则,脐部易发生慢性炎症,形成脐肉芽肿,表面有分泌物,长时间不愈。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有红、肿、热时,提示脐部有感染,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任榕娜说,如果宝宝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稳等症状,警惕宝宝患败血症,要全面检查治疗。
患脐疝 防嵌顿
殷殷是早产儿,脐带脱落不久,妈妈就发现在他的肚脐眼有一个黄豆大小的外突肿块,尤其在他哭闹、咳嗽、排便时更明显;当他平卧时,小肿块似乎消失了;妈妈用手指压迫脐疝时,肿块又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妈妈担心宝宝得了什么病,就带着宝宝到儿科就诊,原来殷殷患上脐疝。
任榕娜指出,
2-3个月新生儿患此病较常见。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形成疝。新生儿洗完澡后,妈妈将突出部位轻轻往里按,疝环口就会逐渐缩小,2-3个月内可痊愈。如果脐疝较大,就容易发生疝嵌顿,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妈妈可用纱布固定一枚铜钱,用一个棉球压着,保证脐部不再突出。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皮肤擦伤。如果脐疝太大就该到医院动手术。任榕娜强调,新生儿患败血症,是从脐部进入血流,因此新妈妈应该细心护理宝宝肚脐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