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有一群越剧迷

(2009-04-09 13:23:49)
标签:

福州

越剧迷

休闲

分类: 健身休闲

福州有一群越剧迷
越友:做家务也哼着曲调练身板有模有样

55期
□ 本报记者 林喜芳 实习生 郑志聪 文/图
    “虽然发源于浙江,但越剧在福建仍有很高的人气。很多人一旦静下心来认真听一听,还是会被它迷上。这也是越剧有这么多年轻‘粉丝’的原因所在。” 20年来担任福建越剧之友联谊会秘书长的徐和德说。
    在福建芳华越剧团的6楼,一到周天上午,这里总会自觉汇集了来自福州各个区域的越剧爱好者,不大的教室里最多时曾挤了百来号人。徐和德说,唱越剧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休闲方式,不但能陶冶情操,还能修身养性。
    记者了解到,福州西湖公园、温泉公园等也有一些越剧迷的团体在练唱。福州绿芽幼儿园还开设了越剧兴趣课程,引导培养孩子的越剧兴趣。

情有独钟 充满活力
    “越剧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打麻将打牌我都不会,就只对唱越剧情有独钟。”在越迷中有着“大姐”称号的元芬兰说。普通人去杭州是旅游或逛街大购时装,而她每次则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往福州“运”越剧的行头和光盘。
    今年的正月十五,她在单位组织的晚会上演了一出《梁祝》,让很多认识她的人大开眼界。“我的同事只知道我是越剧迷,但不知道我‘迷’得这么深。”她曾获得2006年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的年终金奖。
    “越剧也要经常练功的。即使平常做家务时也会哼着,还跟着节拍练习脚步,也能锻炼身体。你看,我这几天犯感冒,早上起来还很疲惫,可一听了越剧的唱段,整个人又重新有活力了。”她很有精神地说着。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唐莉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福州人,有着20多年的“戏龄”。“我接触越剧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那时还是20岁不到的小姑娘。”她说,“那时候连录音机都没有,而是跑到戏场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红楼梦》,用纸笔摸黑把台词一句句记下来,再用谐音词记音,犹如一些孩子学外语。”
    在她的熏陶下,还在念大学的女儿也成了越迷,母女俩还经常一起登台演出。“很多人都说我们母女像姐妹,我觉得是越剧让我越来越年轻了。”唐莉笑着说。

充实生活 有滋有味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蒋先生在戏迷中有着“越剧王子”的称号。他一哼起段子来,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正宗的唱词,婉约缠绵的腔调,让人不禁沉入其中,越剧的韵味在他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蒋先生说,他老家是浙江,从小就喜欢越剧,虽然工作调动辗转了好几个地方,但并没有放弃对越剧的喜欢,只要有排练活动,他都会坚持来参加活动。
    1974年的郑女士,自2005年接触越剧后就迷上了,开始买来光盘在家播放,一有空闲就跟着唱,“唱越剧让我接触了音乐的另一片天地,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2月22日她来越剧之友联谊会了解后,决定利用周末时间进一步学习。

传承越剧 后继有人
    生于1983年的张想萍现在在福州一广播电台主持《缤纷戏园》栏目,拥有很多的戏迷听众,而她对越剧也是情有独钟。在节目中,她经常给听众介绍越剧知识,邀请越剧相关人士去做节目。业余时间还经常参加越迷的很多活动。
   心怡今年只有10岁,一有空闲也会来唱几句,而且学得特别快,有段词她才听了三遍就已经唱得有模有样了。
    徐和德对越剧的发展史有很深的研究,他认为越剧要有生命力,必须培养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他介绍,福建的一些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越剧艺术的培养,有些大学的老师就选用越剧上民族音乐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