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足浴 健身防病
专家:泡脚加入中草药
□ 本报记者 胡廷彬
冬季入睡前,放上一盆热水,将双足浸入,暖意从脚部渐渐地延至全身,泡上二三十分钟,周身气血通畅,松弛、舒适——进入睡眠前最好的状态。
“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国医堂许仕纳主任医师认为,泡脚不但助睡眠,还可预防疾病。他说,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热水泡脚防诸病
退休教师林先生患慢性支气管肺炎数年了,每到冬天疾病就会发作。去年医生嘱咐他坚持热水泡脚。他照做了,果然整个冬天他的支气管肺炎没有大发作,今年冬天他又如法炮制。许仕纳说,热水泡脚能通过神经反射使上呼吸道、鼻咽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局部抵抗力增强,预防支气管肺炎发生。
许仕纳说,热水泡脚不仅可以护肺,还能暖胃。他解释,到达足部的足三阳经中包括阳明胃经,因此热水泡脚可以使胃经气血通畅,起到暖胃的作用,对于慢性胃炎“胃寒”的患者热水泡脚是寒冷天气养胃护胃的不错选择。
除了传统经络学说,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人的双脚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热水泡脚刺激这些反射区,对于预防感冒失眠、头痛、风湿病、脾胃病、肾病等不无裨益。
泡脚对症加中草药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刘家瑞指导患者正确洗浴有心得,今年6月他与别人合著的《洗浴/妙手养生全图解》出版了,此书有专门章节介绍足浴泡脚。
他介绍,泡脚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加入一些中草药。神疲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四肢不温,畏寒怕冷,小便清长、腹泻者,可加附子、桂枝、吴茱萸、五味子等;头昏眼花,心悸失眠者,可加当归、白芍、丹参、酸枣仁等;眼目干涩,腰膝酸软,大便秘结者,可加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火麻仁等。
热水泡脚有讲究
刘家瑞说,泡脚最好用较大的木桶,尽量不要用铜盆等,此类盆不但导热较快,且容易与中药中鞣酸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使药物疗效大打折扣。
他强调,水温在45℃-50℃范围内,其间可以添加热水2-3次,保持恒定的水温,泡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宜。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泡脚后趁着双脚发热时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三类人温水泡脚
是不是人人都适宜泡脚呢?许仕纳说,有三类人泡脚须谨慎。
长期糖尿病患者往往已经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患者感知不出水温,这样就极易被烫伤。水温高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病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脚用温水(40℃左右)。
高水温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时间内增加心脏、血管的负担,有加重病情的危险,因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用过热的水泡脚。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冻脚,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若用热水烫脚,温度骤然从冷到热,皮肤、肌肉经受不起巨大的温差,加重冻脚的病情。因此,冻脚时应用手揉搓,使脚发热,再用温水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