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导引图》显现健身运动源头 唐朝用熏炉做“芳香SPA”
宋代医学生在铜人上认穴
揭秘福建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胡廷彬
林锦旺
马王堆出土汉墓的《导引图》帛画、唐朝流行的熏炉、宋代的针灸铜人、泉州湾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清代使用的木质研药机、青花瓷药碾、游医走街串巷所用的“串铃”
华佗、仓公、张仲景、董奉……这是近日记者参观福建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见到的展品,据该馆负责人杨老师介绍,博物馆自2007年9月开馆以来主要是供中医学院学生及相关院校参观交流,尚未对公众开放。
汉代《导引图》
八段锦、太极“始祖”
一幅奇怪的帛画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画中的男女老少各自做着怪异的姿势,有的向天空张开双臂,有的弯腰触底,有的做跑步状,有的模仿动物的动作。杨老师介绍,这幅帛画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帛画仿制品,所描绘的是古代人们健身的场景。据了解,《导引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健身运动的图形资料,是八段锦、太极等后世出现的健身运动的“始祖”。
针灸铜人
宋代医学生认穴模型
两尊真人大小的铜人令记者驻足,铜人表面用蓝线红点标示人体经脉穴道。杨老师介绍,这两尊铜人是按照宋代医官王惟一的针灸铜人为版本制作的,其高度与成年男子相近,中空可灌水。宋代医学生针灸考试的时候,在铜人内部灌入水银,用黄蜡封堵铜人表面的孔穴。考生持针,如果取穴准确,针入而水银流出;取穴不准,针就不能刺入。
熏炉燃香
汉唐“芳香SPA”
记者在其中一个展柜中看到各式的古代铜炉仿制品,均可用一掌捧起来,有三足、四足的,有凤鸟展翅状的,有瓮器状的,炉身绣各种图案花纹,有龙凤、菊花、蔓藤等。
杨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铜炉称为熏炉,出现于秦汉,在唐朝被广泛使用,在炉腹中点燃香料,置于室内,腾出的熏烟缭绕,经口鼻吸入,可缓解疲劳,愉悦身心。她介绍,古人所使用的香料大多从印度进口檀香等。这种方式至今还沿用,现代人称这种保健方法为"芳香SPA",所不同的是现代人所采用的从天然植物萃取的精油,除了香薰之外,还采用精油推拿、水疗等各种新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