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假哭”要补水
儿科专家:秋季小儿易脱水,但常被忽视
指导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儿科主任医师 陈燕惠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文心 王陈姗
8个月的小杰最近特别吵闹。让爸爸妈妈奇怪的是,他小小年纪居然会
“假哭”!小杰虽是“哇哇”哭闹的样子,可是没有一滴眼泪。妈妈觉得他在闹脾气,只要耐心多哄就好了,没想到他哭闹得越发厉害,连喂奶的时候也安静不下来。这几天,妈妈发现小杰开始咳嗽,还有点发烧,这才带他到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燕惠说,小杰患的是“秋燥症”,也就是脱水引起的。因为难受他不停哭闹,可是因为脱水无法分泌泪液,所以看起来像“假哭”。孩子脱水排汗量会减少,有时还会发烧。
小儿更易“秋燥”
“‘秋燥症’是小儿常见病。”陈医师说,每年秋季她都要接诊许多脱水的宝宝。入秋之后空气干燥,小儿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功能差,通过皮肤、肺和肾脏丢失的水分更多。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调整宝宝的饮水和饮食,所以宝宝在秋季出现“秋燥”的现象很常见。
脱水常发生在4个月到2岁的宝宝身上。他们难受时只会哭闹,所以常被家长误认为在闹脾气,往往等吵得不行了才带到医院就诊。
小儿脱水表现为尿量变少、尿色变深、皮肤干、口唇干裂、哭的时候没眼泪、眼窝较深等。陈医师强调,出牙期(4-10个月)的宝宝口腔湿润,常常会流口水,嘴巴都水嫩水嫩的。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很少流口水或“假哭”就要考虑是否脱水。
观察排尿合理补水
婴幼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100-150毫升的水,包括奶中的水分和应补充的水分。陈医师建议,家长不必按公式喂水,其实最实用的方法是根据宝宝的排尿情况进行补水。如果宝宝尿量减少,尿色变深,家长就要让孩子多喝水。
对于小于4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妈妈勤喝水,喝汤多,常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母乳的水分充足,宝宝就不需要额外喂水了(前提是宝宝没有大量出汗)。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则要多饮水。因为配方中的蛋白质和某些电解质成分较多,进食后生成的废物也多,肾脏负荷高,故宝宝要摄入更多的水分以排出废物。
有的孩子不喜欢喝水,家长可偶尔用稀的鲜果汁和淡盐水代替。同时要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和适当的湿度,如可以在卧室内放一盆清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