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历史的斑斓话说“九江大墟”

(2011-12-06 08:53:30)
标签:

李卓峰

九江

儒林乡志

清明上河图

谁不说俺家乡好

九江特别市政府

杂谈

分类: 难忘印记
透过历史的斑斓话说“九江大

   

    谁不说俺家乡好,今天,我就与大家说一说、道一道与九江有关的历史。因为我们知道,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之根,对于一座城市或乡镇来说,则是活力与灵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可更好地促进理解、形成城市特征的强大力量。可以说,这历史与文化,可以跨越障碍,颂扬差异,激发灵感,带来教益,创造财富。

 

    素有“儒林乡”美誉的南海九江镇,起源于宋元之间,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商埠和历史文化城镇。根据《九江儒林乡志》记载,九江乡自宋咸淳间始渐有田庐,至明二百七十余年间,乃大为发展,人才辈出、物产丰盛。儒林乡历史上均属南海县管辖,幅员三十里,“掖西樵、大雁诸山,处西江之滨”,大乡以“九江大墟”为中心。古称“儒林乡”的九江,到明代时,已形成了梁村墟、显步墟、岳湾墟、大谷市、集头市、江尾市、大巷口市、大新市、高桥市这“三墟六市”,物流畅茂。九江文化涵盖了儒林文化、龙舟文化、华侨文化、酒文化、商贾文化、饮食文化等多重特色元素。

当我们翻开《九江儒林乡志》这厚重的历史记载时,就会发现,以儒林社区古建筑群、太平东社区临涌古建筑群、吴家大院、九江涌和九曲十三湾与之串连为核心的中心旧城区,即是九江人俗称的“九江大墟”,是由明代进士黄重(太常寺少卿)、陈万言(御史)、黄应秀(知府)、朱让(知府)、关季益(知县)等九江乡伸名儒于明代所建成。时至今日,“九江大墟”以一河两岸为骨架而成的岭南风格与侨乡风情相融相辅的历史文化古镇肌理尚存,保存基本完整。

 

    历史上,九江也曾经一度辉煌。民国时期的1926年,九江曾成立九江特别市政府,乡人李卓峰先生被孙中山委为筹备处主任,足见九江当时的繁盛。沧海桑田,我们从仅存的一些文物及资料和现状中可以窥探到九江那段久远的历史。

 

    在“九江大墟”的范围内,象“吴家大院”那样的集西洋与岭南风格于一身的古建筑还现存很多,如儒林社区的“梁家楼”、“隆益楼”万寿街尾的“养志园”、红棉公园后面的“共和楼”,太平社区的“飞机楼”、“天然楼”等。从历史中走来,也朝未来走去的“九江大墟”路,不管是万寿街、石马街、船栏街、万福街、关帝后街,还是白米巷、黄家巷、共和巷、棉花巷、丝行巷,也不论是鸣柯里、龙门里、龙安里、万昌里、长春里,更不论是孖井还是黄家巷井,是那对被埋了又被挖掘出来的石狮子,还是那些建于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在岁月留下的斑駁中,那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壁画、石脚高窗、五彩窗花、灰砖、黄瓦、青石板,都在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以一种沧桑的质朴美、岭南美和历史美,甚至是西洋美扑面而来。

 

    从九江的街巷结构与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清乾隆以后,九江成为南海的商业集散地,作为商业繁华地的古镇“九江大墟”,其临涌的和由九江涌向两侧作“非”字结构延伸出来的街巷,在当年都是商业的店铺或“写字楼”,而人居之家或有钱人家的“豪宅”都建在这个商业中心的外围,用现代话说就是“郊外”,可见当年九江建城的意识,绝对不比现在的城市差,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从史书中更可了解到,早就有记载九江民间酒坊酿酒和侨乡人民爱酒的生动故事。在“九江大墟”里,明清年代九江酒坊林立,加上古老的酵酿得当,家家户户都会酿酒,酒香遍巷。再加上九江又称为儒林之乡,文人学者云集,雅集、讲学,必开酒会,举觞吟咏,酒随诗远去。在九江乡民欢庆一年一度的“社日”,人们敲锣打鼓在祠堂前饮酒猜拳的情景和“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面,加上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显然就是一幅令人陶醉的岭南“清明上河图”。

 

    生于斯长于斯,九江,我可爱的家乡!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57T6tD.jpg

登高处看古镇九江,那历史的斑斓尽收眼底。这样的成片古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在岭南中也已不多见了。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59p2VU.jpg

时至今日,“九江大墟”以一河两岸为骨架而成的岭南风格与侨乡风情相融相辅的历史文化古镇肌理尚存,保存基本完整。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611dW2.jpg

素有“儒林乡”美誉的南海九江镇,起源于宋元之间,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商埠和历史文化城镇。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65HmL8.jpg

行走在红棉公园后面的共和巷,昔日“九江大墟”的繁盛与规模,随处可见一斑。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67Dg7C.jpg

看看这壁画在岁月留下的斑駁中,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以一种沧桑的质朴美、岭南美和历史美,甚至是西洋美扑面而来。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68OI5D.jpg

民国时期的1926年,九江曾成立九江特别市政府,乡人李卓峰先生被孙中山委为筹备处主任,足见九江当时的繁盛。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70MWQ8.jpg

从历史中走来,也朝未来走去的“九江大墟”显然就是一幅令人陶醉的岭南“清明上河图”。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72Yhab.jpg

穿过那小巷,微风中,似乎还在诉说着九江民间酒坊酿酒和侨乡人民爱酒的生动故事。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74Sqac.jpg

商风之盛孕育出九江人善商、精商的思维特质。从这些史料的记载中,从现在看得到的古街、古巷、古建筑中,我们可以一个史上繁华的商业九江。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777Unv.jpg

自清乾隆以后,九江成为南海的商业集散地,作为商业繁华地的古镇“九江大墟”风采,从建筑本身就可以领略得到。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681g7BB.jpg

这是黄家巷,我儿时居住的老屋依然屹立。楼上最高处的窗口,就是我儿时探知世界的窗口。

 

http://e.citygf.com/attachment/201112/4/28518_1323009843b0WW.jpg

这,就是在珠江三角洲这块富饶而美丽的大地上,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奔流不息的西、北江之间,素有“儒林乡”美誉的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九江大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