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种标题相对那些已把儿女培养成材的父母亲来说,我们年轻的父母亲可能还没有资格妄加断论。我们还有漫长的育儿之路需要探索的走下去。一直在努力地把自己所具备的、父辈所留给我们的好品格,好习惯,通过再学习来灌输到对宝宝的培养教育中。我们一直在和她一同的成长着,很多方面我们可能有所欠缺。努力地增加自已的修养,希望能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只希望她将来能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基本素质的人,对社会能有所贡献的人。看到她天天在成长,日渐的乖巧、懂事、落落大方,心理真的还是很欣慰。
几乎在她能行动之后只要我们包饺子、做家务,都要让她参与。现在已能帮着擦地,、包饺子了,但大多都是没捏紧露着馅呢“妈妈我包的怎么样呀?我又没包好”她显得很沮丧。怕她失去信心,我会及时的给她鼓励:“宝宝包的真不错,才四岁就能包这种程度,到了五岁会包的更好的”。让她体会劳动的乐趣。
从小在她吃东西时都告诉她:吃东西第一口要给姥姥,现在只要有好吃的就会拿给姥姥,而且还每天给我们捶背。嘴巴里不停地说:姥姥妈妈多辛苦呀,我可要照顾好你们,长大了我帮你们洗衣服做饭,你们歇着。
父母亲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她做榜样。尊重邻里、师长。懂得礼仪。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楼道里、小区里,都会主分动的和人打招呼问好。并对打扫卫生的阿姨表示尊重,经常告诉她:大家都是靠劳动赚钱生活,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尤其环卫工人,没有她们的辛苦付出,哪来的我们干净的生活工作环境。老师病了会要求给老师打电话问候,对早已离职的老师念念不忘,节假日会发祝福短信。知道关心老师:我们不能再气付老师了老师的心该炸了。昨晚吃饭时,她有点想去看电视的意思,我不动声色地及时表扬:“宝宝的习惯真好,吃饭时就在饭桌上吃饭,吃完饭再去做别的事”。她说:“妈妈我吃饭时脑子想看电视呢,但我忍着不看,吃完饭再看。妈妈什么叫习惯呢”我趁热打铁:习惯就是每天重复地做相同的的事,比如宝宝每天进门的第一件是就是洗手,坚持下来就是好的习惯。但如果吃饭时跑去看书看电视,就是不好的习惯。宝宝想拥有好习惯呢还是想做一个拥有不好的习惯呢。她当然会选择前者。吃完饭我剔牙,宝宝问:“妈妈你剔牙为什么要用手捂着嘴呢”?我说:“如果不用手遮挡下嘴巴,是很不文明的,不好看,不雅观”。我这时特意张个大嘴夸张地剔着,她逗得哈哈大笑:"不好看不好看"。趁机我告诉她:"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姥姥教育我们的,坐要有坐相,站要身体挺直,才显得好看。在外面吃饭不能对着桌子打喷嚏."然后动作示范,她马上就能分辩对与错。利用一切机会对她教育,同时督促自己要时刻做好她的榜样。
在孩子跌倒、受伤时我们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显示我们的惊慌害怕。一切都要勇敢的面对。刚开始我也会大惊小怪,发现这样孩子就会有依赖性。比如鼻子出血,她会惊恐万状,我也会担心,但慢慢地我变得镇静,安慰她,遇到事情想办法解决,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每天用温盐水清洗鼻腔。多喝水。渐渐地她也会想办法了,变得勇敢了
对于她的小脾气很是头疼,至从鼓励她做错事要反思错在哪了,想明白后要及时道歉,妈妈错了你也要指出来,我也会道歉,平等相处,才能和平共处。现在她经常会在做错了后说对不起,孩子嘛有时耍小脾气、任性都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允许她犯错,从中可以懂得原谅和包容的意义。当然了,我错时也会及时给她道歉。
为了锻炼她的自信,只要有舞台,即使是个小台阶也要让她上去表演,我来当观众。现在只要看到有演出的就要求和主持人说一声让她上去唱一个,而且园里的朗诵比赛还是冠军呢。给她讲故事说儿歌我都会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她感受声音的美感。现在她讲起故事也是绘声绘色。
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最强的,和陌生的同龄人只要几秒钟就会成为好朋友,所以经常会带她各种场所接触小朋友,让她感受有朋友的快乐与幸福。并告诉好要懂得相互谦让。楼下广场的秋千是小朋友的最爱,大家都要排队等候,有的小朋友玩不够就一直不下来,有的家长会告诉宝宝后面还有人等着,主动让位,但有的家长真的是等小孩子玩够了才下来。这无形中建立了孩子的自私行为。我会告诉宝宝:这是公共设施,大家的东西,不能自己占有,只能荡十下,好让给下一个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比一个人玩要有意思的多。她很懂事,讲信用,每次都说到做到。从来不约束她的运动,翻滚攀爬锻炼身体的同时更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而且刚刚建立了作息制度,她主动贴到墙上:8:50上床,6:50起床。并把不吃零食、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多运动也写到了制度上。这几天她一直按要求做,但有时还是做不到。但我并不急于求成,教育孩子不能太急功近利。要给我们及她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执行的标准。

一个孩子具备了基本的素质的同时,还要有文化素质。从小就让她养成阅读的习惯,她爸爸专门做了一个带轮子的小书架,四面都可以放书,我们大人平时就爱看书,家里的洗手间、床头、茶几上到处都放书,她从小只要上洗手间就会捧本书看。带她去书店让她自己选择读书,让她感受尊重与民主。但类型方面还是要把把关的。尽量选有教育启发意义的、色彩鲜明的有智力开发方面的书来看。
在园里老师也会培养她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用手帕纸蘸各种颜色的墨水浸染。会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孩子们很享受这个神奇的变化。对色彩的认知有很大的帮助。在家里我配合好来做,给她空间尽情发挥。并把它们排列成行进行加减让她对数字的产生兴趣,将来不致于象她老妈一样不聪明。
其实每个父母都是教育与被教育者,我们都会在每天的忙碌当中不断的总结、摸索、学习。经常和家长朋友们在一起沟通,互相学习。看的好的文章都会复制到我的文档里保存。经常翻出来学习。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自己也不断的成长。身为母亲,我们本身就要做到正直善良、慈悲仁爱、朴素勤劳。用我们自身的行为影响着下一代。引用《青年文摘》上一篇韩铭的文章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孩子就是母亲的戒律,决定生一个孩子,然后爱他,为他奉献。就不允许的自己继续幼稚和懦弱,更不允许自己虚伪和丑陋。而一个女人一旦决定要用一种慈悲的方式去爱,去奉献,她就比做这个决定要更勇敢更坚强,也更真诚更幸福。这一刻,一个曾经简单的女人脱胎换骨,而这个世界增加了一个伟大的承担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