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相信有很多人听说过DDT与《寂静的春天》。
1962年,《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该书第一次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尤其是DDT对环境的危害性,引起全球关注。70年代后期,DDT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一部环保圣经,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标志着人类从无所不能的工业迷梦中清醒过来,重新审视并决定以更为亲和的态度对待自然。
我记忆中的故事到此为止……那么美好,令人振奋!
然而,就在两天前,我才听到了故事的后半段:由于一直没有发现更适合(价廉物美)的代替品,在全球禁用DDT类有机氯杀虫剂后,疟疾很快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卷土重来。
当前,全世界“每年有5亿多人罹患急性疟疾,造成100多万人死亡。在这些死亡中,至少有86%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全球估计每天有3000名儿童和婴儿死于疟疾,并且在非洲,每年有1万名孕妇死于疟疾。疟疾对穷人影响最大,约60%的疟疾病例发生在世界上最贫穷的20%人口中。”
这个数据让我感觉惊恐,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大尺度的数据了,而他们就那么默默无闻的死去了,一年又一年,我浑然不觉。
一边是大名鼎鼎的毒物,一边是疟疾。
一边是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一边是成百上千万的人在死去。
想来世卫组织也很为难,纠结了那么多年,评估了一轮又一轮数据。终于,2006年9月,世卫组织建议包括整个非洲在内的疟疾持续高传播地区通过室内残留喷洒DDT的方式预防疟疾。
兜了一圈,我们又回来了。
有人说,《寂静的春天》这些年杀的人比希特勒还多。当然,我认为这些指控并不理性,毕竟蕾切尔•卡森并没有在书中明确要求人类禁用DDT。但很可惜,当公众被一个焦点话题吸引,在这种群体非理性之下,催生出了错误的公共决策。
仔细想想……
环保,从来都不是在“好”与“坏”中选择。
环保,一直是在“不好”与“不好”中选择。
或许这才是这项事业最残酷而艰辛的地方。
前一篇:《爆裂鼓手》破灭励志神话
后一篇:记一个地命海心的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