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管与小贩,我们的城市

(2013-03-07 15:26:57)
当我还在念书的时候,学校北门有很多小贩,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一个小贩高喊:黑猫来啦!
然后大家望风而逃。
我从来没见过暴力执法的场面,因为双方都很难碰面,一个把车子停在路口,一群人已经跑到没影踪。

我当年觉得哇,这么个执法水平也太烂了吧?
如今却觉得,这也算是另一种和谐,小贩知道自己的生存空间,城管们执法不难。

城管是万恶之源吗?
我不觉得。
城管里面有人渣吗?
那必然。

小贩一定不容于城市生活吗?
我也不觉得。
小贩里面有刁民吗?
那也必然。

为什么城市管理很麻烦,正因为这是低级博弈。假如一个人水平很高,他想必不会去当个城管。如果一个小贩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恐怕也很难跟城管起什么冲突。

所以,这组矛盾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两边都缺乏高超的沟通能力,很难有话好好说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用固定的执法程序代替复杂沟通,而不是什么人性化执法。
扫街的城管多半年纪不大,一群楞头青小伙子哄女朋友都不见得有耐性,你指望他们面对用各种方式抗拒执法的小贩能有多人性?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遇上撒泼耍赖的也笑脸相迎?
那不可能。

目前,城市管理更需要的是共识,城市管理的本质不是城管对小贩,而是市民对小贩。
一个城市需要有一张透明的地图,告诉大家在哪里可以摆摊,哪里不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告诉小贩们,什么样的错误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

应该让市民参与到这些程序的制订中去,让市民自己决定,他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城市管理本应该是与市民最近的事务,现在却落得个人人喊打的地步,实则是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

中国城管几乎是一个没有强制执法合法性的管理机构,也就是说,他们稍微凶一点,老百姓就会不高兴。
而这是非常可笑而且完全悖论的,城管要驱赶小贩,要开罚单,要没收工具……除非你认定城管无权处理违规事件,否则,无论如何他们都会遭遇各种各样暴力或者非暴力的抗拒执法。
一方有抗拒执法的可能,一方没有强制执法的底气……媒体与公众还在砂基上讨论着人性化执法的海市蜃楼。
最后一团稀泥,大家都不满意。

小贩觉得人民都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要抗争,要维权,我们干啥都有理。
城管们觉得老子两头受气,如果不是有人多事要举报,我多余管这闲事?那小子骂我祖宗十八辈儿,还让我人性?谁给我一点人性?
媒体与公众伤感于中国暴力执法机构的不人性化,弱势群体被侵害。
各方都觉得自己有理,各方都觉得自己被伤害了,各方都在冲撞别人的利益,恶性循环。

而这一切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管理者没有能让市民感觉到这是他们的城市。

在国外,有些社区的管理非常之苛刻,花园应该用哪几种配色,周二才能扔生活垃圾,一周只能扔两件大宗垃圾,一不小心周四把菜做砸了,还得去隔壁社区扔。
但为什么如此苛刻的管理都可以被执行,正因为那是社区业主共同参与制订的,人人都能感觉到这样做的必要性,也明白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

而在中国,城市管理的规章与市民隔离。市民或者一直在享受城市管理的好处,但因为自己没有参与过,所以感觉不到。
于是,常常会出现这种心理:我饿了,看到街边有城管在驱赶面摊就觉得很愤怒。我开车,看到转弯一个水果摊挡道了,还是觉得很愤怒。
这很正常,因为我们的市民没有被要求整体思考过自己需要怎样的城市环境,一切都是别人给的。好了自然想更好,有一点点不满,就要抱怨。

反之,如果一个城市存在共识:这个是对的,城管不用管,小贩可以干,市民也不会抱怨。那个是错的,城管可以管,小贩这么做了人人喊打,要敢暴力抗法,市民们会帮着城管叫110。
这样,小贩知道自己的生存空间有多大,不会轻易踩线,更不会轻易抗拒执法。
城管不用学习小贩心理学,只管按章办事。
市民得到自己想要的城市面貌。
各方的利益都有保障,各方都有比较容易的路可走,良性循环。

媒体若真正有心解决城市管理问题,让我们大家都能生活在一个更美好舒适的城市里,就应该引导并推动这样的共识建立,而不是抓住个案激情洋溢。
城管不可能个个温柔可亲,小贩也不会人人遵纪守法,恶性循环之下,双方起冲突的基数就大,各种极端个案都可能发生,甚至打出人命来也不在少数。
我们应该思考怎样让双方少起冲突:让小贩明白自己的生存空间,让城管执法不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