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常规
(2008-11-16 19:08:25)
标签: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常规教育 |
分类: 教学教研 |
三、作业与辅导
(一)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二)辅导包括课堂辅导和课外辅导。
1、课内外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水平。
2、面向全体学生,将辅导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注重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3、加强学生“自由研究”的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加强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延伸和深化。
四、教学评价
(一)教师要确立科学的评价理念,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明确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以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提倡评价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并将学生的突出表现与反应记录在案。
(三)教学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评价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可通过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试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评议等方式方法,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并根据教师评、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组评、家长评等评价形式,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发展状况。
五、教学研究
(一)认真制订好每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自觉地调整教学行为,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二)坚持每年学习一本理论专著(或一份专业期刊),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教师要积极主动讲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等,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听课体会和改进意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
(四)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立足本校实际,针对课堂教学现状,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经常开展“定课”研究活动,做到每个单元,要深入研究一节课,撰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研究与反思,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总结新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要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需要,选择教研课题。课题研究要体现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经验文章、教研论文或研究报告。
六、教学管理
(一)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课,选配专兼职教师。教学班在10个以上的小学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教师,配备兼职教师要相对稳定。
(二)制订提高科学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注意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三)学校领导要积极关心支持科学启蒙教育,经常深入课堂,了解科学教学情况,加强教学监控与管理。
(五)学校要加强科学园地的建设和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及时购置教学材料,为教师落实常规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实验室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章立制,做好防腐、防毒、防盗、防锈等工作,器材、药品按类存放,领取、回收要有记载。学校要经常检查实验器材的使用、完好情况。
(六)注重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学生参观、考察、种植、养殖基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空间。
(七)支持和指导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开展,落实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必要经费。
(八)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检查、督促、落实教学常规的有关工作。及时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