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朴、杨旸《红楼梦》研究文章目录
(2024-06-27 09:40:06)分类: 文化杂谈 |
1、杨朴,杨旸.女娲补天:永恒回归的神话[J].百色学院学报, 2022,35(04):6-13.DOI:10.16726/j.cnki.bsxb.2022.04.018.
2、杨旸,杨朴.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论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28(01):77-84.
3、杨朴,杨旸.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型编码与再编码——论《红楼梦》饯花节神话象征系统的重要意义[J].神话研究集刊,2023,(01):104-120.
4、杨朴,杨旸.《红楼梦》深入到世俗生活深处的神话思想——以冯紫英酒局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4):49-54.
5、杨朴.“花落水流红”的心理基础——论林黛玉进贾府的深层意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37(05):1-6.DOI:10.13603/j.cnki.51-1621/z.2022.05.001.
6、杨朴,杨旸.“钗黛合一”与“兼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原型——“红学”一大公案的一种探索性解释[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杨朴,杨旸.神话的象征与潜意识的投射——论大观园的生成及其意义[J].神话研究集刊,2021,(02):90-106.
8、杨朴,杨旸.诸多“荒唐”为哪般——曹雪芹对神话及其与现实结构的特别强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9):13-19.DOI:10.13603/j.cnki.51-1621/z.2021.09.003.
9、杨朴,杨旸.大观园的拟名与林黛玉潜意识分析——从大观园的名字为林黛玉所拟说起[J].曹雪芹研究,2021,(03):38-49.
10、杨旸,杨朴.为什么梦见秦可卿死了且直喷出一口血来?——论贾宝玉的潜意识原型与“心理事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2)
11、杨朴,杨旸.女儿无家:《红楼梦》叙事中的一种隐秘象征[J].曹雪芹研究,2023,(03):
78-89.
12、杨旸,杨朴.源于女娲补天神话原型的“女儿观”——贾宝玉崇拜青春女儿的思想渊源[J].名作欣赏,2023,(23):5-10.
13、杨旸,杨朴.“冷香丸”制服“热毒症”——论薛宝钗人生悲剧的象征性表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04):79-86.
14、杨旸,杨朴.“海棠春睡图”与“女儿棠”的转化象征[J].名作欣赏,2023,(17):5-9.
15、杨朴,杨旸.神话原型移位于现实的伟大虚构——论贾宝玉“衔玉而生”的象征意义[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4(02):65-72.
16、杨朴,杨旸.神话与现实的对应——《红楼梦》隐秘结构及其意义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9(03):100-107.
17、杨朴,杨旸.典范结构的力量——《牡丹亭》对《红楼梦》的根本性影响[J].戏剧文学,2021,(05):107-113.DOI:10.14043/j.cnki.xjwx.2021.05.020.
18、杨朴,杨旸.神话与现实的二元对立结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漫谈之二
[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2):15-22.
19、杨朴,杨旸.木石前盟神话的隐秘意义[J].神话研究集刊,2020,(02):1-17.
20、杨朴,杨旸.“宝玉”来源于“玉宝”——《红楼梦》神话与满族神话关系探究
[J].
21、杨朴,杨旸.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与冲突——《红楼梦》主题的重兄[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36(01):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