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情结的艺术象征——《赤壁怀古》意象的符号意蕴
(2011-09-15 14:28: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学语文名篇解读 |
英雄美人情结的艺术象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常看来,《赤壁怀古》写的是“赤壁”以及面对“赤壁”所生的人生感慨。但我以为这是对《赤壁赋》的误解。从艺术符号的角度看,《赤壁怀古》不是对赤壁之战“风流人物”周瑜的“怀古”,而是苏轼以“赤壁”和周瑜为艺术符号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宣泄。
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东西不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记述,甚至连回忆也不是,而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或事件为他的主观情感赋形。诗人从不客观地记述什么,诗人笔下的一切都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象征符号。有时诗人自己觉得他是在记述什么,那是诗人对自己想要表现什么并不十分明确的缘故,而他所表现的客观事物恰恰是他心灵内部结构的同构物。从这种艺术符号学的角度看,大江、赤壁、周瑜和小乔等不是《赤壁怀古》的内容,而是构成《赤壁怀古》内容的材料;组成《赤壁怀古》内容的是,由大江、赤壁、周瑜和诗人的感慨这些所谓的内容构成的整体关系,即由这些整体关系形成的形式,它们生发出的意义才是《赤壁怀古》的内容。
艺术符号学最基本的原理是:意象、象征和结构——诗人所表现的一切形式都是情感的象征符号;这种象征符号形成的整体关系和整体结构才是作品的意义。
根据符号表现的意义,《赤壁怀古》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段。即使从表面来看,也不能理解成是写大江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似乎是客观的大江,但“浪淘尽”的是“千古风流人物”,这就不是客观的大江了,客观的大江不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而那肯定是主观思想感情的象征了。大江象征着时间、历史,是时间和历史使“千古风流人物”成为过往烟云,即使是“千古风流人物”也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以大江作为对时间和历史的理解的符号是太贴切不过了(《前赤壁赋》中还有“羡长江之无穷”句)。大江浩浩荡荡,奔腾澎湃,一泻千里,一去不复返,和时间与历史的一去不复返在形式上是同构的。但这句仍然不能理解成是对客观时间和历史的描述,而应理解成是诗人对时间和历史的生命感受,是对时间和历史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和“风流人物”也成为过去的感受借着“大江东去”的抒发。
第二部分是中间的一大段:“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诗所描写的“内容”来看,是“故垒西边”和“江山如画”引起了诗人的联想——想象了三国时期周瑜的赤壁大战,好像是在描写周瑜“羽扇纶巾”的运筹帷幄、胜券在握和“小巧初嫁”的“雄姿英发”、风流倜傥以及“谈笑间,檣櫓灰飞烟灭”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但从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并不是“故垒西边”引起诗人联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也并非“江山如画”使诗人进一步想象了周瑜英雄与美人的故事,包括“大江东去”使诗人想到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是诗人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用精神分析的概念说是诗人的“情结”才使诗人看到了“故垒西边”并联想到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看到了“江山如画”并想象了周瑜英雄与美人的故事,包括看到了“大江东去”并想象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所看到想到和写到的是他自己思想感情的符号。也就是说,诗人虽然是在写“赤壁”,写周瑜,写英雄与美人,但实际上是在写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欲望、他的志向抱负、他的人生理想、他的梦、他的失去了伟大志向和抱负的人生感慨。《赤壁怀古》并非为周瑜作的“怀古”之作,而是苏轼以“怀古”之名宣泄自己的情感。一般的理解,诗人可以任意驰骋他的想象,可以驾着他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好像诗人是无限自由的,但事实却非如此。诗人的自由其实是受制约的,甚至可以说诗人其实是不自由的。诗人无论驾着他想象的翅膀怎样的飞翔,都受制于他思想感情即他的“情结”。诗人所写的一切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象征符号,都来源于诗人“情结”,都是诗人“情结”的表现。不管诗人自觉还是不自觉,诗人所写到的东西都成为诗人“情结”的艺术符号。“情结”是指起支配作用的感觉和观念,这些感觉和观念“由个人情绪经验中的一个重大伤害产生出来”;“它是这样造成的:一个人在过去曾受某一件事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的伤害,大得使他潜抑了它,把它埋进潜意识里去”;“这个产生在过去的伤害埋藏在人的心理,会在人的意识里固着于一个特殊的观念形式上。这些观念于是变得充满着情绪的电波,并且总是影响他的思想、感觉和生活”。【1】苏轼的内心中存在一个英雄情结,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苏轼曾经有一个英雄美人梦,但这个梦破灭了。正是这个英雄美人梦的破灭给他带来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一个“情结”:对英雄美人梦的热烈向往和英雄美人梦无法实现的深深悲哀。这就是苏轼为什么要写赤壁、要写周瑜、要写小乔、要写雄姿英发、要写羽扇纶巾、要写“谈笑间,檣櫓灰飞烟灭”的最根本原因。苏轼是根据自己的“情结”去写“赤壁”的,因此,《赤壁赋》中所写的周瑜和小乔以及周瑜的风流倜傥和从容潇洒不是对历史周瑜的描写,而是苏轼自己思想感情的象征,是苏轼自己英雄“情结”的艺术符号。艺术符号学理论认为:“诗人是以心理的方式编织事件,而不是把它当作一段客观的历史。”【2】《赤壁赋》就是苏轼以自己“情结”“编织”的历史事件。
第三段是结尾一段:“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解释为面对赤壁及周瑜这一“风流人物”苏轼所发的人生感慨,是不错的,但却是不够的,因为并没有说清楚苏轼所发人生感慨就竟是什么人生感慨。“故国神游”,就是赤壁“神游”,而“神游”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神”就是精神,就是灵魂,就是情感,就是潜意识,就是梦幻,就是“情结”,“神游”就是以自己的精神、灵魂、潜意识、梦幻去“游”赤壁,去写赤壁、写周瑜、写雄姿英发、写羽扇纶巾、写“谈笑间,檣櫓灰飞烟灭”。“神游”正印证了上面的分析:苏轼是以自己的英雄“情结”去写《赤壁怀古》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是因为“故国神游”,“我”还做着英雄梦,而“我”已经白发丛生——老了,那英雄梦不属于我了,因而,才生发出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人生如梦”,既含有英雄梦的破灭,人生如幻梦一般难以把握的思想,又含有人生短暂,真正的理想不可能实现的意味。“一尊还酹江月”,那是何等的悲哀、苍凉和凄怆!苏轼向“江月”倾洒的不仅是他杯中之酒,而是他一腔的抱负、追求和理想,还有他那难以抒泄的心理创伤(“情结”)郁闷的无尽心绪。苏轼凭吊和祭奠的不是“千古风流人物”,不是周瑜,不是“江月”,而是他自己。
《赤壁怀古》的这三部分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被诗人的英雄美人梦破灭的“情结”所结构的。第一部分“大江东去”是诗人对时间和历史无情的符号化表现;第二部分“故垒西边”周瑜和小乔是诗人英雄美人梦的符号表现;第三部分“故国神游”是诗人英雄美人梦破灭悲怆心理的符号表现。《赤壁怀古》虽然题为“赤壁赋”,写的也是“赤壁”之战的周瑜还有小乔,但最终所表现的却不是“赤壁”和周瑜及小乔,“赤壁”和周瑜及小乔是诗人表现自己“情结”的艺术符号,诗人以“赤壁”、周瑜和小乔表现的是自己英雄美人梦破灭的悲怆情感、情绪。有人说,苏轼写的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而是假赤壁,难道在黄州生活了七年的苏轼,还不知道真假赤壁吗?赤壁的真假对于周瑜来说无关紧要,因为苏轼真正的目的就不是写赤壁,而是要“神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酒杯的真假倒是无所谓的,宣泄自己胸中的块垒却是最重要的。依此看来,“古”其实也是无所谓的,之所以“怀古”,是因为“古”可以成为他表现内心深处难以言说情感的艺术符号。
注释:
1、约瑟夫·洛斯奈:《精神分析入门》,郑泰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29页。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