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使用普校教材好,还是使用聋校教材好? 庄之蝶
(2009-06-19 16:04:34)
标签:
杂谈 |
1 聋校的教材与普校人教版教材知识体系基本相同
2006年11月南京召开全国聋校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中,西安二聋的杨建科老师对在聋校中使用普校教材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现行聋校教材没有初中与高中教材,聋校的教材与普校人教版教材知识体系相同,只是拉长了学习时间。以现用聋校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对比为例:在普校用一个半学期学完我们聋校一个年级两个学期的全部内容,以后一直到四年级结束,我们只是大概比普小慢一个学期多一点。但从五年级开始,聋校数学的教学内容就比较少,到八年级时上学期时,已经慢了一个半学年。在聋校八年级教材中,还保留着珠算的内容,而且还占着很大的篇幅;在普校,珠算内容则不作为教学内容或作为选修内容。在普校教材中,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作为一个估算的内容,只占用很小的一个篇幅;但在聋校,虽然这部分内容则占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授,而在现实中也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很多此类问题已经用计算器来代替了。另外,在八年级下学期我们用整个学期来复习,没有学习任何新知识;在普校,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也有复习内容,但这个复习只占该学期教学内容的五分之二左右,而且这个复习是为升初中做准备。所有以上因素导致了聋校用8年时间学完普校五年的学习内容。再者,聋校数学教学课时比普校教学用时普遍多,普校一般一个学期用60课时,而聋校一般一个学期为90课时左右。比较充裕的教学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聋生和普通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最后,聋校和普校在教学时都遵循同样的教育规律,聋生和健听生在感知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时也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为聋校使用普校教材提供了充分条件。
2 科技的发展为聋生学习普校教材提供了必要支撑
科技的发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聋生的学习手段,对聋生的生理缺陷进行了有效补偿,缩小了聋生和“健听人”的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聋校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创设集图、文、声、动、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实际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从而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热爱,培养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总之,信息教育辅助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渠道,活跃课堂气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佩戴人工耳涡的聋生数量激增;各种社会康复机构不断涌现,康复设备、手段的改善使聋生入学时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这也为聋生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普校数学教材提供了必要条件。
3 在聋校中使用普校教材的优势
1 可利用普校丰富的教学资源
现有的聋校教材只给聋校教师提供了教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没有提供相应的优秀教师教案、配套习题、挂图、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料。由于聋校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和普校有很大差异,导致聋校教师在课后练习以及指导学生复习时,没有合适的习题和资料,也不能有效利用普校的复习资料。于是,老师们都通过自己来编写一些复习资料供学生使用,包括:平时练习题、单元考试题、期末总复习题、模拟考试题等。另外,数学教师自己编写的这些复习资料也没有在一个互通有无的数据库平台上共享。目前,我国的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一些数学同步练习资料,比如我们学校1-9年级使用的数学练习与测试(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编)的练习册虽然不错,但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这些练习资料都存在着种类单一、观念落后、内容偏少、画面粗糙等问题。说句到家的话就是聋校出版新教材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以上的问题。现有的普校教材都附带有一些界面精致、交互性强、人性化互动的教学课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这些制作精细的课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在普校,老师的教案都是采用“拿来主义”,拿专家或者优秀教师编写的教案直接使用,在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在减轻了老师负担的同时,也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搞教学研究。聋校数学教师则把多数时间投入到写教案,出试卷等一些常规的工作上面,有的教师一周要写10多个教案,这些低效、重复的劳动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使得教师没有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活动中。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个按部就班的“教书匠”,还要成为本专业领域研究者。
2
有利于聋生的个人数学能力的提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该理念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课程目标上,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在课程要求上,要求结合知识点明确提倡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以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普校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件、教案、习题、试卷)有利于聋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3
有利于聋生顺利的升入高中,与高中学习人教版数学知识接轨。将来聋人高考的时候是使用人教版教材出题的,从低年级就使用人教版教材可以为聋生考大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