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还是中药(结肠癌)
(2013-01-05 09:58:19)
标签:
汪门立雪汪氏脉诊法汪志伟一品方脉天下无瘤 |
分类: 肠癌 |
当然一切都是正规的,他的授业恩师是岳父、著名民间中医黄云生,是当地的治癌专家,人称黄神仙,是当年响彻半个桐城的老中医。多少老人现在提到他,还要感激得泪流满面。关于他的传奇,我们今后会整理出来。汪主任参加了任应秋老主办的函授,是安徽省第一批乡村中医师,通过自学获得文凭,又通过了国家助理中医师、国家执业中医师的考试,行医执照是芜湖市卫生管理机构颁发的。的确,他没有响当当的职称,只有凭着技惊四座,换来的某个中医学院给他的客座教授。虽然他很少和别人提起。
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明医,一个明白的医生。
这一切不能怨他,他也从来没有埋怨过这个时代。历史和命运,对他,也和他的家族开尽了玩笑。祖上是北洋段祺瑞麾下的少将,威震一方。冯玉祥、施从云,都是他的故交。可惜英年早逝。曾祖一代,两人都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个是北伐军第十八纵队纵队长,还有一个也是中级官员,都在北伐中殉国殒身。他的祖辈数人,都供职于国民党政府中,还有人受过中正剑,解放后傅作义点将,参加过梅山水库的建设工作。然而这一切,都成为他还没有出生就要背负的冤债。他是第一名考入桐中大改班,但是文革破碎了他的大学梦;他因政审与推荐上大学无缘;他被来招兵的团长直接看中要带走,但父亲不肯让子女再走当兵这条路;他直接去考研究生,却没有复习资料,被人用假信息忽悠——本来,研究生只要考两门,他不知道,内外妇儿骨各科都啃,那是白天繁重的劳作之余啃书本啊,结果数分之差,从此与求学梦失之交臂。
他没有能走进有围墙的大学,就只好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求学。这所大学里,教书的不是教授,是他的病人;考官也不是老师,而是疾病。没有学时,没有学制,每一天都在接受考试,评卷的标准不是老师的分数,而是患者的命。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常常口袋里连坐车回家的钱都没有,只好徒步几十里从城里走回家。他总是将自己的所有书,都用报纸小心翼翼地包好,然后写下自己的名字。没有人能知道,他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笔记。在这所大学里,他永远没有毕业,没有人发文凭,有的只是越来越大的名气,越来越多的患者。
但是他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博士,哪怕是硕士也不可能。即便到今天,仍然会有许多人会用居高临下的气势,用文凭来获得在他一个求真医生面前的心理优势。
患者永远有质疑的权力,但他从来不辩解。最好的回答是疗效。博士好找,教授不缺,千百万的医院里永远人才济济,许多患者在繁华落尽之后,才知道自己其实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虚无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好胃口,好睡眠,不疼,舒服,信心,活命,看到希望。
说远了。其实刘先生的博士女儿是很开通的,面对着争执不下的意见,汪主任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先按既定方案下周手术,但术后不要放疗化疗,用中药来代替放化疗。
双方很快接纳了这个方案。2天后,手术如期进行。
然而,打开腹腔之后,医生傻眼了。4个肿瘤,在手术中切除了2个,另外2个在大血管边上,无法切除。女儿不再坚持,将父亲的生命忐忑不安地交给了汪主任。
1个疗程后,余下的两个肿瘤消失。
2012年正月初一,电话那端又响起了略带南方口音的祝福。每一年春节,刘先生都会打来拜年电话,快10年了,听到他爽朗的笑声,都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