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者采访吾师汪志伟的写真华章(下)
(2008-11-11 11:53:36)
标签:
汪志伟一品方脉汪子全息脉诊天下无癌 |
分类: 群言 |
五、全息药阵
18年前的一天深夜。恩师的遗言忽然在汪志伟的耳畔响起:我一生醉心医学,佛家医学、道家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精髓都传给你了,只是我已经年老,无力再透悟藏医,你日后有缘,可去参悟藏医。
此时“汪大夫”已在当地医名广振。70年代末,汪氏脉学体系初成时,他挥毫赋词:“鲲鹏展翅万里,岐黄后继有人,流放江湖岂甘沦,全凭脉断死生!”80年代,他形成药阵理论,以易理融金元四大家于一炉,他慨然题诗:“四百药阵百万兵,刘张朱李佐康宁。平秘阴阳和五道,千载岐黄乐大同”。
恩师的遗言有如棒喝。不久,他远赴西藏,苦参藏医。
这一去就是10年。
10年后,汪志伟大夫身怀“全息脉诊法”和“全息脉诊疗法”绝技返回桑梓。“全息脉诊疗法”,以“全息脉诊”为依据,糅合中医、藏医和佛道医学形成独特药阵,通过对人体阴阳五行的整体性调理,来康复疾病。
这就是汪氏所谓:“能合色、脉、药者,谓之神”。
用药如用兵,用兵需列阵。传统方剂不过十几味,多者不过几十味药。而汪氏药阵,汉藏合璧,以汤剂为用,对痼疾顽症,其药阵规模甚至可达百味之众。在他看来,一身如一国。如果是几个偷鸡摸狗的毛贼,只要一两个徒手的警察就解决了;如果是悍匪作乱,就可能需要出动武警部队;如果是藩国叛乱,则必须出动集团军队。用药众寡,应当以病情为依据。
药阵疗法如同指挥集团军作战,不可不慎。上百味中藏药的性味归经,阴阳平衡与五行调和,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一药不慎,全局生危。只有医界如椽巨擘,方能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间。
汪志伟大夫的全息药阵疗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奇效——
波兰一名“牛皮癣”患者,服药20余天,癣斑脱落,十年顽疾,愈于二旬;
香港 王女士10年不孕,服药后三月而孕,喜得一女;
新加坡李先生患晚期食管癌,十八天滴水未进,针药一周后,每餐能进流汁一碗……
宋代理学家认为:理之功用为神。汪志伟所创造的神奇,是来自于对医理和病理的精准把握,来自于脉诊对疾病的精准捕捉,来自于药阵对疾病的精准打击。
用于治疗古先生痼疾的,同样是这种“全息药阵”中药液。服药一周后,古先生说:我感觉生命被你的药托起来了。
一架一直停在附近机场的专机返航俄罗斯。这是最初为防止治疗过程不测,在附近随时待命飞行的急救专机。
10天后,古先生的体温开始回复正常,饮食量倍增,胸痛感减轻,睡眠回复。在古先生的真诚恳求下,原定十天左右的诊疗,最终延长到了一个月。
一月之后,古先生面色红润,神清气爽,判若两人,困扰几年的痼疾,月间消失殆尽!他盛情邀请,要在莫斯科为汪大夫投资一家中医馆。汪大夫婉言相拒:“我的根在中国”。他要许以重酬,汪大夫正颜相告:“中医尚道,有道之医,不取失道之财”。古先生只好让人从俄罗斯空运美酒相赠。
临别时,他拥抱着汪大夫,喜泪如注:汪,我告诉您一个秘密,是神让我来找你的!
在来中国之前,古先生把这次攸关生命的选择,交给了他信仰的上帝。在祷告后虔诚抽取的灵签上,赫然写着一个中国中医的名字!
六、四海咸来
自汪志伟大夫回归乡梓行医8年以来,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赞比亚、香港、台湾近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患者,纷纷慕名走进了他的社区诊室。
2003年6月,日本高级技师今泉先生在接受完了治疗之后感慨地说:“日本的中医已经不是中医了,真正的中医在中国!”
同年11月,台湾前政要吴先生回安徽六安省亲,专程来芜湖求医,3个疗程之后“三高”症状明显改善,视力回升,至今仍然奉汪先生为自己的健康护使;
同年,泰国潘女士患有精神分裂症和多脏器综合疾病,辗转多方治疗无效后求治于芜湖汪氏。康复后带全家求诊;
2004年,新西兰刘女士专程前来求诊,服药后浑身舒泰,喜不自禁地打来越洋电话:“服了您的一袋中药,比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药还要有效!”
同年5月,澳大利亚黄先生被脉诊断出其胆囊已经切除,令同来友人大吃一惊,此事除患者本人外现场无人知晓。4年后,康复后的黄先生携夫人前来就诊,并专程致谢;
2008年2月,俄罗斯职业网球运动员瓦萨莉慕名求治运动伤痛,并迅速好转;
2008年5月,英国谢尔先生因肥胖而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和三高症前来就诊,一疗程后体重从109公斤下降到90公斤,各项指标企稳。谢尔先生称赞:“中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这是一串很难罗列齐全的长长的名单。直至北京奥运期间,还有外国友人这样安排他的中国路线:北京—芜湖。
汪大夫说,吸引他们的不是我,而是神奇的中医疗效。无可置疑的疗效,是中医赖以立身的基石。
七、惟德者感恩
当东方巨龙从百年梦魇中苏醒,当黄河文明与蓝色文明在太平洋交融,当来自雅典的圣火燃烧在长城的故乡,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个时代创造了物质繁荣和经济奇迹,更会激发文明复兴与传统秉承。
于是,中国中医吸引了世界的眼球;
于是,位居安徽芜湖的小小社区中医诊室,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面对着中医存废之争,汪志伟坦然笑对。
他说,中医根植于天道之中。天道不废,中医不亡,中西医结合将是未来人类医学的发展方向。
截至本文发稿时,笔者又获悉三则消息: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安徽省人大和中医药管理局的调研中,汪志伟领导的芜湖汀棠社区卫生中心,成为全市唯一一家中医进社区的示范试点,并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
一名在中国多家中医学院学习中医的波兰籍友人,在亲身体验汪大夫治愈其“萎缩性胃炎”后,矢志向汪大夫学习中医,可望能成为汪大夫第一名洋弟子。
9月12日,“中医中药中国行”芜湖站的大型中医活动中,汪志伟大夫将作为该市社区唯一中医代表,参加义诊团活动,再展大医丰采。
时代正用自己的方式,来褒扬自己的骄子。
而汪志伟说,一颗济世救人的心,首先是一颗感恩的心。
他感恩病人:中医博大精深、宫墙万仞,病人永远是老师,医生永远是小学生;他感恩时代:如果没有共和国开创的伟大时代,中医不会有一个世界舞台。
正是在这个舞台,一名社区中医用生命之爱,昭显了中国中医的俊逸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