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语文,好像人人都会

标签:
教育 |
分类: 研读备教 |
语文,好像人人都会
——三上《语文》指瑕
之
李明哲
16《金色的草地》
“明师说”先生修改:
第1处:第二段,“我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喊”,删掉“的样子”。
第2处:第三段,删掉两处“的时候”。
第3处:第三段,删掉“这是为什么呢?”改为分段。
第4处:第三段,“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一句,有毛病。
第5处:“花朵张开时……”一句,有毛病,改为“花朵张开时,露出了金色的花瓣,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李明哲:
这篇,我提前读了。
第1处:第二段,“我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这句话,给人感觉怪怪的,但一时又想不出怎么修改好。
第2处:第三段,“这是为什么呢?”多余。这里我和“明师说”先生看法相同。没想到的是,“明师说”先生把这里改为分段,改得好!
第3处:第三段,“明师说”先生说,“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一句有毛病,但没说怎么修改。我又往前看了一句,这两句话是:“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我稍一琢磨,改法有了:修改它的前一句,“是合拢的”改为“都合拢了”。好,这就没毛病了!
然后,我搜到百度百科作者原文一看,天啊,这里原文就是“都合拢了”,我修改后的文字和作者原文一字不差!——让人莫名其妙的是,编者硬要把好好的作者原文的句子改成病句,莫非是弱智?
还有更让人莫名其妙的呢,那个给人感觉怪怪的“我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喊”,作者原文是“一本正经地喊他”,没毛病。
给人感觉多余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作者原文里根本就不存在,是编者加进去的。
“明师说”先生说的第五处毛病,作者原文中也不存在。
我还发现,课文有一个天大的毛病:“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盛开”的蒲公英还没有成熟就有绒毛了。而作者原文里这个毛病不存在。
语文,好像人人都会;其实,不是人人真会。就连语文教科书的编者,还远远不够格呢!
我实在想不通,编者为什么总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作主张,为什么乱改一气呢?——修改,大概是编者认为拥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了吧。是权力让人弱智,还是他们本来就弱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附:原文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花朵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上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