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亚平:再评李明哲《紫藤萝瀑布》

(2020-12-06 14:52:2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例他评

 历险探幽有奇趣,千难万险终欢喜

——再评李明哲《紫藤萝瀑布》

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  李亚平

 

2019年冬天,在济宁市教学能手展示课现场,我有幸听到了明哲兄执教的《紫藤萝瀑布》。前半节课,我的心就像紧紧抱着不肯绽放的花骨朵,后半节课灿然开放天地光明,我真的奔赴了一场花开的盛宴,目睹了一堂好课花开的过程。

导入的惊险

课堂伊始,明哲兄就出手不凡。他让学生给自己新写的一篇博文拟题目。明哲兄很耐心地听学生们拟题,可是讲台底下的我们却迷糊了:这跟课文内容有啥关系啊?当学生的拟题在老师的引领下最终定音在“自然为美”这个词语上时,我的心里才“仿佛若有光”。悟到教者是在引导学生从探讨作品的写作艺术角度来学习课文。

看篇的惊险

随着教师的一句“现在开始我们的‘美点寻踪’之旅,看这篇文章是否做到了作者所追求的‘自然’两个字。”更加让我“揪心”的教学环节开始了。

教者说“我们先从布局谋篇看(‘自然’)”,作为一个常写作者,我心里大体明白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那都是“鬼斧匠心”之后的杰作。明哲兄该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艺术创作的“自然”之道呢?果然,学生发现了开头和结尾呼应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评价此处是否自然,学生点头,可是说不出原因,听课的我体会到了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的感觉。正暗暗替教者捏一把冷汗,只听教师朗声解说:试讲时遇到的一个学生回答,作者是刻意写得给人感觉不刻意的样子。刻意的不刻意,是写得自然的表现。听到这儿,我的心才算放下来了。想要让初中的孩子悟到这样高深的创作理论,明哲兄课堂真是太有冒险精神了。

看段的惊险

这一关总算过去了,可是接下来我的心又开始紧张起来:他抓住“忽然”一词让学生领会过渡的自然!我几乎呆住了。这简直是跳悬崖玩极限运动啊!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怕明哲兄“死”在这堂公开课上。可是学生不怕死,一生站起来说,“忽然”前面有“梦幻一般”,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回到了十多年前,就显得自然了;一生又站起来说,后面写“过了十多年”,“又”开花了,这样就显得自然了。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惊险刺激的课堂。(此句似有语病。)我不由得感慨,只有怕死的老师,没有怕死的学生。只有懒惰的老师,没有不会设计课堂的老师。敢于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跟明哲兄长期写作,深谙文本的创作原理密不可分啊。

接下来他运用王君老师的同类信息整合法,让学生找出文本中所有的含“我”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怀与景物描写水乳交融自由穿插的自然运思,以及文章由实入虚虚实交融的自然境界,让我和听课的老师们不由得“点头、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课堂渐入佳境。

几句小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过渡无痕,衔接自然;由实入虚,巧妙升华。”也让课堂开始像花骨朵绽放,悄悄掀开了数瓣。

看教材改编的惊险

让人感到惊险的还有,明哲兄在课堂上将本课的新旧人教版本教材对照让学生评判内容修改的优劣,一时间攫住了所有听课师生的心。但是,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那里,很快发现,新的人教版反而不如旧的人教版语句更加能准确表达作者内心,更加深刻地引发读者思考,更加丰富读者的认知。明哲兄真的脱离了“教材和教参的打工者”身份,进入了“用教材教语文”的自如境界。

看设计被学生无视的惊险

“大处见格局”版块之后,是“小处见功力”。明哲兄的设计是,说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最美丽的画面、最动人的情感、最富有层次的描写、最美妙的修辞、最……”课堂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呈现出春天般地鸟语花香活泼欢快。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赏析了哲理义、画面美、情感深、修辞巧后,却无人对“富有层次的描写”提出发现,让听课的我们又不由得焦虑起来,对着讲台上的明哲兄和学生,张望复张望,担心似断肠。就在我们所有人牵挂着时间的流逝时,明哲兄没有被课堂困住,主动提出让学生锁定26自然段,引导发现“花瀑——花穗——花朵”,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外形到内蕴,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描写层次的自然安排,体现了教者的灵活机动。之后,教者以一句“遣词造句方面,做到了前面说的这些‘,也就做到了‘自然’”,恰到好处地扣到了课堂立意上。

看存疑不教的惊险

课堂有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提出阅读疑惑,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异常之处,从而加深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探究作者更隐秘的内心世界,(这个没能做,原因插评中说过,而是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比如“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此处教师问“为什么会这样?真的这样吗?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这样写?”这些问题又高高吊起听课者的心,想看看学生如何理解如何回答。可是明哲兄并不急于在课堂上公布自己的探究结果,也不急于索要学生的答案,而是悬疑而教,留给学生课现,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许久我才悟出,语文课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给出答案,保留一份对文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是教者的仁慈。此处树立探究精神,深度思考,“学则须疑”,比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蹩脚地一定要出示给学生所有问题的答案或者展现自己的思考要高明得多了,“教”绝不是“灌”,更不是“炫”啊!

看自我设卡的惊险

教者问:“……同学们,谁来怼我?”台下的我们都在想,要是没有学生“怼”你可怎么办?没想到一生沉思片刻,站起来回答道:你想那个溪水,溪流淙淙,它带走了一些东西,能让你的心情宁静,我觉得这很自然。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触动内心,你心里没有任何的杂念,也就没有了原先的那种情绪(其间听课老师三次鼓掌。)课堂化险为夷。这样的课堂生成正是明哲兄擅长以语为线编思想,以言为料煮表达的结果。

千难万险终欢喜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敢于在课堂逻辑验证上不断反问为难自己和学生的老师。在这种为难中,教师和学生就像在远足,跋山涉水,时时山重水复,时时柳暗花明,痛一次有痛一次的明晰,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听明哲兄的这堂课,感觉时时在冲浪,惊险刺激回味无穷。又像在听音乐会,起初低调进入,慢慢情绪强烈,最终兴奋高亢,余音绕梁。更像在看一场花开,由稍有花苞,到含苞等待,再到灿然开放,一堂课好似一季花期。还像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由远远走近,到悄悄走进,再到谈笑风生,最后到依依走远,情思无限。

让我们佩服的是,所有的教学环节,明哲兄都是在用语言“救活”语言,以语言“点燃”语言,以语言“开启”情感智慧的大门。所以,这又是一堂自然的语文味极浓厚的课。

愿做一个敢于在语言中历险探幽的语文教师,像明哲兄一样。

2020126

 

 

历险探幽有奇趣,千难万险终欢喜

——再评李明哲《紫藤萝瀑布》

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  李亚平

 

2019年冬天,在济宁市教学能手展示课现场,我有幸听到了明哲兄执教的《紫藤萝瀑布》。前半节课,我的心就像紧紧抱着不肯绽放的花骨朵,后半节课灿然开放天地光明,我真的奔赴了一场花开的盛宴,目睹了一堂好课花开的过程。

导入的惊险

课堂伊始,明哲兄就出手不凡。他让学生给自己写的一篇博文拟题目。大意是一对新婚夫妻去拍照,摄影师指挥动作表情。(非也)明哲兄很耐心地听学生们拟题,可是讲台底下的我们却迷糊了:这跟课文内容有啥关系啊?当学生的拟题在老师的引领下最终定音在“自然为美”这个词语上时,我的心里才“仿佛若有光”。悟到教者是在引导学生从探讨作品的写作艺术角度来学习课文。

老李:这是第一张幻灯片:

PPT定位:写作型文本(配图:预习二的手机照片,其中“美的发现”四字有圈画。)

我在反思中写道:“第一张幻灯片,这个定位纯粹、纯正、堂堂正正,且有根有据。只有这第一张不是做给学生看的,哈哈。”自然是做给听课老师和评委看的,你不留心不怪我呵。

这里怎么改一下。

看篇的惊险

随着教师的一句“现在开始我们的‘美点寻踪’之旅,看这篇文章是否做到了作者所追求的‘自然’两个字。”更加让我“揪心”的教学环节开始了。

教者说“我们先从布局谋篇看(‘自然’)”,作为一个常写作者,我心里大体明白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那都是“鬼斧匠心”之后的杰作。明哲兄该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艺术创作的“自然”之道呢?果然,学生发现了开头和结尾呼应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评价此处是否自然,学生点头,可是说不出原因,听课的我体会到了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的感觉。正暗暗替教者捏一把冷汗,只听教师朗声解说:试讲时遇到的一个学生回答,作者是刻意写得给人感觉不刻意的样子。刻意的不刻意,是写得自然的表现。听到这儿,我的心才算放下来了。想要让初中的孩子悟到这样高深的艺术创作理论,明哲兄课堂真是太有冒险精神了。

看段的惊险

这一关总算过去了,可是接下来我的心又开始紧张起来:他抓住“忽然”一词让学生领会过渡的自然!我几乎呆住了。这简直是跳悬崖玩极限运动啊!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怕明哲兄“死”在这堂公开课上。可是学生不怕死,一生站起来说,“忽然”前面有“梦幻一般”,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回到了十多年前,就显得自然了;一生又站起来说,后面写“过了十多年”,“又”开花了,这样就显得自然了。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惊险刺激的课堂。此句似有语病。我不由得感慨,只有怕死的老师,没有怕死的学生。只有懒惰的老师,没有不会设计课堂的老师。敢于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跟明哲兄长期写作,深谙文本的创作原理密不可分啊。

接下来他运用王君老师的同类信息整合法,让学生找出文本中所有的含“我”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怀与景物描写水乳交融自由穿插的自然运思,以及文章由实入虚虚实交融的自然境界,让我和听课的老师们不由得“点头、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课堂渐入佳境。

几句小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过渡无痕,衔接自然;由实入虚,巧妙升华。”也让课堂开始像花骨朵绽放,悄悄掀开了数瓣。

看教材改编的惊险

让人感到惊险的还有,明哲兄在课堂上将本课的新旧人教版本教材对照让学生评判内容修改的优劣,一时间攫住了所有听课师生的心。但是,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那里,很快发现,新的人教版反而不如旧的人教版语句更加能准确表达作者内心,更加深刻地引发读者思考,更加丰富读者的认知。明哲兄真的脱离了“教材和教参的打工者”身份,进入了“用教材教语文”的自如境界。

看设计被学生无视的惊险

“大处见格局”版块之后,是“小处见功力”。明哲兄的设计是,说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最美丽的画面、最动人的情感、最富有层次的描写、最美妙的修辞、最……”课堂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呈现出春天般地鸟语花香活泼欢快。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赏析了哲理义、画面美、情感深、修辞巧后,却无人对“富有层次的描写”提出发现,让听课的我们又不由得焦虑起来,对着讲台上的明哲兄和学生,张望复张望,担心似断肠。就在我们所有人牵挂着时间的流逝时,明哲兄没有被课堂困住,主动提出让学生锁定26自然段,引导发现“花瀑——花穗——花朵”,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外形到内蕴,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描写层次的自然安排,体现了教者的灵活机动。之后,教者以一句“遣词造句方面,做到了前面说的这些‘,也就做到了‘自然’”,恰到好处地扣到了课堂立意上。

看存疑不教的惊险

课堂最后有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提出阅读疑惑,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异常之处,从而加深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探究作者更隐秘的内心世界,(这个没能做,原因插评中说过,而是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比如“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此处教师问“为什么会这样?真的这样吗?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这样写?”这些问题又高高吊起听课者的心,想看看学生如何理解如何回答。可是明哲兄并不急于在课堂上公布自己的探究结果,也不急于索要学生的答案,而是悬疑而教,留给学生课现,大大出乎我们的意外意料。许久我才悟出,语文课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给出答案,保留一份对文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是教者的仁慈。此处树立探究精神,深度思考,“学则须疑”,比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蹩脚地一定要出示给学生所有问题的答案或者展现自己的思考要高明得多了,“教”绝不是“灌”,更不是“炫”啊!

看自我设卡的惊险

教者问:“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这么轻易就带走了?做到了“自然”没有?是不是有点儿生硬?还有,“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情感突转是不是太陡了也太快了呢?这两处,我觉得不够自然,有刻意、矫情、做作的嫌疑。同学们,谁来怼我?”台下的我们都在想,要是没有学生“怼”你可怎么办?没想到一生沉思片刻,站起来回答道:你想那个溪水,溪流淙淙,它带走了一些东西,能让你的心情宁静,我觉得这很自然。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触动内心,你心里没有任何的杂念,也就没有了原先的那种情绪(其间听课老师三次鼓掌。)课堂化险为夷。这样的课堂生成正是明哲兄擅长以语为线编思想,以言为料煮表达的结果。

千难万险终欢喜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敢于在课堂逻辑验证上不断反问为难自己和学生的老师。在这种为难中,教师和学生就像在远足,跋山涉水,时时山重水复,时时柳暗花明,痛一次有痛一次的明晰,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听明哲兄的这堂课,感觉时时在冲浪,惊险刺激回味无穷。又像在听音乐会,起初低调进入,慢慢情绪强烈,最终兴奋高亢,余音绕梁。更像在看一场花开,由稍有花苞,到含苞等待,再到灿然开放,一堂课好似一季花期。还像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由远远走近,到悄悄走进,再到谈笑风生,最后到依依走远,情思无限。

让我们佩服的是,所有的教学环节,明哲兄都是在用语言“救活”语言,以语言“点燃”语言,以语言“开启”情感智慧的大门。所以,这又是一堂自然的语文味极浓厚的课。

愿做一个敢于在语言中历险探幽的语文教师,像明哲兄一样。

2020126

 

作者简介

李亚平  山东济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执教语文二十三年,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栖居者。曾获全国科幻小说奖,范仲淹文学奖。济宁高新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热爱写作。追随王君老师,经由语文探索生命幸福之道,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