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一、演读
课件:作者简介(具体内容略)
师:台湾诗人郑愁予说过,诗是写给“二己”的,一是“自己”,一是“知己”。老师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步,请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把这首诗读给你自己听。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你就是这首诗的作者,这首诗是写给你自己的,你这首诗是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劝慰自己,这是你的内心独白。现在,我们读起来——
……
师: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叮咛和嘱咐。第二步,咱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读给知己听。当你的知己遇到困难,当你的知己遇到挫折,请你来劝慰他——
……
师:第三步,我们来手舞足蹈地读。古人读诗有一个说法:“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然这是中国人读中国诗的方法,读外国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也可以用上你的肢体语言。比如,(老师读)“[舒缓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摇头]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来,大家试一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摇头]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摆手]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
[手向心口]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手离心口]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挥手状]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双手向心口]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课件:我想我不仅是一个塑造声音的诵者,一个演员,更是一个角色,一个传达思想的哲人或导师……我站在舞台上,我想不能有演的意识,只想着声音怎么样,表演怎么样,而是发自内心的,像一个思想家那样,通过我的朗诵向观众阐述一个哲理,一份感情……让观众跟随你走进诗人的心境。(播音员丁建华谈朗读)
师:第四步,老师建议你这样读:你就是电视台播音员,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大家作示范朗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舒缓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安慰地]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稳重地]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
[乐观地]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深沉地]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亲切响亮地]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深切怀念地]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师:老师来采访一下,作为播音员,你朗读时的感受和体验是什么?可以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感受和体验。
……
【客观地说,翻译诗往往不太适合朗读。但是,前面的四次朗读并没有给人以扁平式推进的感觉,相反,还给人以层层推进的朗读的层次感,就是因为老师的导读工作做得很细腻。如果说前两次的朗读给了朗读者一个虚拟的身份,那么,最后一次的朗读,让学生说出朗读时的感受和体验,就把朗读和对文本的理解水乳交融,这实质上解决的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问题。更为巧妙的是,它不动声色,把教育的目的隐藏了起来。】
二、品读
师: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
师: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诗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
(另一种译法是“诗在翻译中死去”)。下面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另一种译本,请你与课文对照,比较两种译本哪种好,或哪些句子译得好,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查良铮译)
……
【点评:没有形象的说理是不是好诗、比较这首诗的两种译本,这种手段是为诗歌的鉴赏和语言的品味寻一个抓手。本人不喜欢没有形象的直白说理这样的诗歌,所以我更欢迎“不喜欢”的意见。如果学生能就喜欢不喜欢在课堂上吵起来,那才叫好看呢。】
三、创读
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在诗人被流放的日子里,它题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短短的几行诗,既是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咐,更是诗人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在读了这首诗后,请用几句诗意的语言写出对诗人普希金的回应,表达出你的心灵感悟。
……
师:模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你以《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或《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要求蕴含一定的道理。
……
【点评:“创读”的环节实质上是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读书的目的之一是展开自己的思想。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他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