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了解我的宝贝吗
下班回到家,睿睿很亲昵的扑过来缠住我,接下来,嬉戏,玩耍,非常懂事,完全不是阿姨奶奶嘴里动不动就抢弟弟东西、弟弟玩什么就抢什么,要不过来就嗷嗷大哭的孩子;倒是聪聪,时不时过来挑衅,招惹哥哥哭闹,也全然不是奶奶嘴里处处被动挨打、委曲求全的乖宝宝形象。
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认知差距呢?
做为一个职场妈妈,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奔波于职场,有时晚上还要加班至深夜,“在孩子睡梦中走睡梦中回”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发生在睿睿聪聪身上的许许多多的趣事乐事烦恼事以及小哥俩的性格脾气大都是从爷爷奶奶和阿姨那里间接了解到的,有的,可以在下班后的时间和节假日里得到验证;有的,根本无从体验;还有的甚至会体会出大相径庭的结果。虽然我现在基本杜绝了下班后的所有应酬早早回家,但睿睿聪聪的有些秉性我还是得出了和他人不一样的看法,至于正确全面与否,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我的观点有失偏颇,但在内心深处,还是很顽固的感觉自己是对的。
环顾四周,与我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存在认知误差的人不在少数,恰如睿睿聪聪一般,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隐藏”型。这种类型中的孩子通常都在父母面前非常听话懂事,表现的无可挑剔,是妈妈眼里的超级无敌完美宝宝,但只要父母一离开就立马翻脸大变身,什么目无尊长、骄横自大、任性无礼等等统统表露无疑,但孩子妈妈却并不知道,或者说被妈妈的心选择性的忽略掉。因此,当别人婉转提醒应该“改改孩子的坏毛病”时,孩子的妈妈还很不高兴:“我认为xx是比较懂事的孩子,比大多数的孩子都懂事的多!”还有一种是“暴露”型。俗话说,见了亲娘,有事无事哭三场。在妈妈面前,一改“好宝宝”形象,变得非常任性娇蛮,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搞得妈妈精疲力竭,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孩子“真不懂事” 。实际上,以上两种类型中的妈妈都存在思想误区,不能真正认清自己的孩子,当然也就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更好的进步。
因此,职场妈妈在相信自己心的同时,一定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多方面、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宝贝。
一、要多和孩子爷爷奶奶阿姨等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多的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小细节。比如下班回来可以问问孩子在家的种种表现,是否任性哭闹发脾气等等,以弥补自己上班不在孩子身边的空白,别被孩子的“小伎俩”蒙住真相。
二、和孩子沟通,在孩子的言谈之间察言观色,客观地看待孩子的优缺点,不要被自己的爱蒙蔽双眼,毕竟,只有对孩子了解全面、正确了,才能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更好地成长进步。
实际上,妈妈还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之所以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大都是“爱”在作怪。因为爱,才会有“孩子还是自己的好”;因为爱,才会有“恨铁不成钢”。爱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有用好它,才能更利于我们的孩子成长、成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