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真的让人抓狂
(2025-07-28 09:40:19)
标签:
过程真的让人抓狂 |
过程真的让人抓狂
作者|定南针
孩子不想学习可能表现在各个方面,特别是表现在学科类辅导班上,对立的情绪尤为突出,每次上课情绪都要波动到极点。
暑期比平时多一节课,周三一次,周六一次,女儿也是能推则推,至少提前一天就开始进入负面情绪,例如,周二早上一睁眼就说明天我不上英语课,刚开始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只得说明天再说。
她就会不依不饶,不行,现在就给老师请假,明天不上课。然后就问她,无缘无故地请什么假,跟着同学一直学下去不好吗?
她就开始胡搅蛮缠起来,我就是不想上,谁让你们给我报的,谁给我报谁去上……天呐这就开始撒上泼了。
怎么哄她她就是不愿意上课。提前一天就开始闹人,结果就是什么也不想干。而这只是前奏,真正到了周三这一天,早上五六点就醒了,开始歇斯底里起来,大声哭闹就是不想上,就是不想上,闹得大人几乎就要崩溃了。
好害话说尽,几乎把能用的招也都用上了,可就是一幅油盐不进的样子。任凭大人费尽口舌,把该讲的道理,利弊关系都给摆了一堆,就是不想上,就是光想着玩。
没有理由,也不是学不会,更不是听不懂,反正就是单纯的不想上,单纯的光想着玩,因为玩着舒服啊,上课多费劲啊是需要动脑子的。
此时,把我逼到真想动手打她,甚至想妥协,不想学算了,就依着她吧。但还是不甘心,不是我们非要要加入“内卷”的行列,而是想通过这门学科给她树立起自信,让她找到成就感,因为其他几门也是因为下的功夫不到,学的并不扎实,这次期末总体考的就不太理想,班主任也给我反映了孩子的情况。
孩子的学习状态我很清楚,也很明白,期末考试之前我就有预感。开学就要进入小学高年级了,如果再不努力,整天还光想着玩,那就很危险了,落下的会越落越多,越来越没有信心,学起来越来越没有劲头。
想想就非常可怕,现在正值高考录取阶段,看看河南考生的分数线有多高,要想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河南的考生需要有多拼,虽然比不了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但不努力,不下劲,沉不下来,不踏实,不可能考上好大学。就连河南最高学府也是唯一的211大学郑州大学连门边都碰不着,更别提其他大学了,想都不要想。还是那句话,分才是王道,考不到要录取的分数给,神都没办法。
要想考入中国前20名的大学在河南有多难?那可真是难,不是一般地难。
所以也就想拿英语作为突破口,一旦英语成绩上来了,孩子的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就有了成就感,慢慢地学习兴趣也会建立起来,从努力中,从学习中获得的情绪价值就会多一些,那么就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相应的数学、语文也就有了学习兴趣,不再那么抵触了,情绪也不再那么波动了。
孩子反应这么强烈,我们应该是孩子的定海神针,必须保证足够的定力,我们不能妥协,相信孩子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我们依着孩子,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不逼她学,孩子将来一定会埋怨我,当时为什么不让她坚持下来,为什么依着她,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托举她,不学习不行。要让她明白这个道理,什么都是学而知之的,并不是天生就会的,不学习脑袋空空,长大怎么为国家做事?拿什么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就是要让孩子体验这个艰辛的过程,学习没有快乐而言,亦无捷径,学习就是个苦差事,对学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逼自已努力的狠劲。玩着当然比学习舒服,哪个孩子愿意学习?但不能说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就不去学习,就不去写作业,学习是增长能耐的过程,为将来的创新创造做准备。
即便以后脑机接口已经普及,大脑植入一个“知识芯片”,把所有的知识浓缩在芯片里植入进大脑,真正能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不懂的道理没有不会的知识,可创造、创新能力哪里来?还是需要学习才能获得,植入的“知识芯片”不过是知识的堆叠,没有创新没有创造有什么用呢?
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放弃幻想,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努力学习,使自已的大脑丰盈起来,提分才是王道,那些个试图植入“知识芯片”不劳而获的想法趁早摒弃掉,有违规律,更不切合实际,惟有努力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