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
(2024-07-03 11:00:29)
标签:
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 |
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
作者|定南针
25号高考分数揭晓,几家欢喜几家忧,这几天开始填报志愿也难为了不少莘莘学子和家长,填报志愿可不是个小事情。
但基本逻辑是这样的,尽管我是小白,但这个不需要太深的理论,那就是本着考分不浪费的原则尽可能地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选一个好一点的专业,但有一个前提需要搞清楚,那就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有点像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是择校还是择师的问题,任何一个名校也有水平一般的老师,任何一个不知名的学校也有责任心特别强、热爱教育教学的老师。
所谓的院校优先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本着名校去的,学校名气大,虽然进的是名校但选不了好专业,如果想选好的专业,那么有可能就上不了名校。
专业优先也不难理解,就是去一个不太知名的大学,可以选一个相对来说好一点的专业,所有这一切都以成绩为基础,这两种选择其实都很难,要么院校优先,要么专业优先,这往往难以抉择,既想去知名院校,又想选一个好一点的专业,那分就是王道,成绩没有达到足够优秀的程度,既想去个好院校,又想选到好专业,是不太可能的。
难就难在考分不高不低的中间层,到底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在这个关键时刻真不好做出判断,没有正确的判断与预测,选择就很困难,就不好选出两全其美的结果,“既要又要”就很难做到。
但有一个宗旨就是尽量使考分不浪费,分尽其用,但信息是不对等的,你不知道自己所报的专业到底有多少人报,你所报的这所大学的这个专业多少人报,自己的胜算有多少,这是难以掌握的,很少做到正好一分不浪费选到恰到好处的院校与专业,这的确是个技术活。
更何况现在选的这些所谓热门专业,四年大学毕业后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还能继续保持现在的热度吗?还能保持旺盛的发展潜力吗?学成归来是否就好就业呢?
这是另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随着AI、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大数据的发展,教师这个职业很快会被AI和人工智能替代,绝对可以保证一对一的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利用AI、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孩子量身打造一套教学模式,实施一对一精准辅导,哪个环节薄弱哪个环节是弱项,AI、人工智能比孩子自己还了解自己,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所以老师这个职业要慎重选择,下一步很有可能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老师给孩子上课,孩子们甚至不用去学校学习,在家里面用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把知识学会了。
也就不需要那么多老师了,如果现在再去报师范类的专业,四年大学毕业后学业有成之时,发现没了用武之地。
这只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极小的例子。现在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就不一定热门,现在一些不太热门的专业,以后可能就会热起来。
还有就是兴趣也不得不考虑,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将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养得活自己,那可是一生修来的福气和造化。
填报志愿这件事,并不简单,确实是一个技术活,作为小白的我,这只是班门弄斧的一些粗浅看法,具体如何操作,还真不了解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