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2023-11-05 11:18:17)
标签:
家 |
家
父亲去世的早,当时我才十五岁多一点,父亲去世后,母亲非常辛苦,一边拉扯我们,一边艰难生活,生活的不易与辛苦,使得母亲愈发坚强。母亲年轻时国家正处于动荡期,兵荒马乱,食不果腹,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早就淬炼出不屈不挠的性格品质,母亲强忍父亲离世的沉痛打击用瘦弱地肩膀撑起了全部。
那时三个哥姐相继参加工作,剩下的我们四个还都是学生,每到开学季可愁坏了母亲,学费是个大头,后来二哥、三哥利用假期外出打工挣取学费、生活费,母亲则是在集市上摆了个杂货摊,每到逢集就在街上卖些针头线脑,供我上学。
当时还有七口人的责任田,收完杂货摊就下地干活,母亲非常辛苦,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几十种小百货的价位记得清楚明白,账算得又快又准,例如松紧带0.23元一尺,有人买了3.3尺,一天学没上过的母亲,几十秒的时间都算了出来,不得不佩服母亲,既不会写字又没有计算器,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算出来?全靠母亲的记忆和经验,这可太了不起了。这些个过往的场景时不时就闯入我的梦境。
后来我们相继考上学,离开家乡,待三哥中师毕业,母亲就去了三哥那里,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母亲也一年老一年了,再后来我们开始轮流照顾母亲,每个孩子那里待上两个来月。
一年十二个月正好七个孩子轮够一遍,这不,这两个月母亲来我这里,虽然九十岁高龄,但是那种刻进骨子里的勤劳总是给我们出乎意料的惊喜,总让我们忽略的炒菜锅外沿母亲背着我们用清洁球擦洗得锃亮,稀饭锅盖也擦洗得崭新如初。这让我们很是过意不去。但母亲总是不以为意,我闲着也没有事,你们那么忙,我忙点高兴啊。往往我们忽视的,母亲总是给自己找些活,减轻我们的负担。要知道这可不是个轻活,不知积了多少年了,清洗起来真是太不容易了。可母亲硬是一点点把它们擦洗得跟新买的一样。
母亲有早起的习惯,六点准时起床,为了不打扰我们休息,总是轻手轻脚的,在自己的房间里活动身体,甩甩胳膊踢踢腿,待我们起床,母亲才来客厅活动。生怕影响到我们休息。
平时母亲喜欢看电视剧,我给母亲把电视调好,母亲喜欢看古装剧,我就锁定几个频道,让母亲解解闷,周六周天怕影响孩子们学习,执意让我关掉电视。其实我心里挺难过的,有些电视剧周六周天甚至会比平时多演一集,可母亲为了不影响到我们,电视也不看了。忽然觉得母亲在我们面前有些小心翼翼了,甚至有些卑微了。
网上有一段话说的很好,当父母忽然有一天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甚至看着我们脸色说话的时候,说明他们老了,当他们对我们的话很顺从的时候,他们真的已经老了。这段话直抵人心,对我触动特别大。母亲目前的这种状况难道不是这样吗?
自从父亲去世、我们一个个离开老家、相继结婚成家,母亲其实已经没有家了,她就好像一个漂泊的浮萍,尽管每年都能来到我们身边陪我们两个来月,给我们尽孝的机会,儿女的家应该就是母亲的家,但实际上是母亲的家吗?其实我从母亲的眼神中、从母亲的举止中、从她的小心翼翼中、从她的矜持与局促中感到那不是母亲的家,而是儿女的家。因为母亲已经当不了家了。
写到这里,我心里酸酸的,没了父亲,母亲是孤独的,没了父亲,儿女的家似乎又不是母亲真正意义上的家。所以尽孝要趁早,好好善待自己的双亲。因为我们都有老去的时候,我们都要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