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志传
(2018-07-27 11:21:41)
标签:
石介研究 |
分类: 徂徕石氏研究 |
北宋·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并序》
南宋·王偁《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三《石介传》
南宋·刘 荀《明本释》卷上《石介简介》
南宋·黄 震《古今纪要·石介小传》
元·脱脱《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一·石介传》
明末清初·黄宗羲《宋元学案·直讲石徂徕先生介》
徂徕石先生墓志铭并序
北宋 · 欧阳修
徂徕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徂徕鲁东山,而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以为徂徕鲁之望,先生鲁人之所尊,故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志也。
先生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以为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则行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己;吾言不用,虽获祸咎,至死而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时,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出力必挤之死。先生安然,不惑不变,曰:“吾道固如是,吾勇过孟轲矣。”不幸遇疾以卒。既卒,而奸人有欲以奇祸中伤大臣者,犹指先生以起事,谓其诈死而北走契丹矣,请发棺以验。赖天子仁圣,察其诬,得不发棺而保全其妻子。
先生世为农家,父讳丙,始以仕进,官至太常博士。先生年二十六举进士甲科,为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御史台辟主簿,未至,以上书论赦,罢不召。秩满,迁某军节度掌书记,代其父官于蜀,为嘉州军事判官。丁内外艰,去官,垢面跣足,躬耕徂徕之下,葬其五世未葬者七十丧。服除,召入国子监直讲。
是时兵讨元昊,久无功,海内重困,天子奋然思欲振起威德,而进退二三大臣,增置谏官、御史,所以求治之意甚锐。先生跃然喜曰:“此盛事也,雅、颂吾职,其可已乎?”乃作《庆历圣德诗》,以褒贬大臣、分别邪正,累数百言。诗出,泰山孙明复曰:“子祸始于此矣。”明复,先生之师友也。其后,所谓奸人作奇祸者,乃诗之所斥也。
先生自闲居徂徕,后官于南京,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学,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其所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卷,曰某集者若干卷。其斥佛、老、时文,则有《怪说》、《中国论》。曰:“去此三者,然后可以有为。”其戒奸臣、宦,女,则有《唐鉴》。曰:“吾非为一世鉴也”。其余喜怒哀乐,必见于文,其辞博辨雄伟,而忧思深远。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也。惟忠能忘其身,惟笃于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以是行己,亦以是教于人。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扬雄、韩愈氏者,未尝一日不诵于口,思与天下之士皆为周、孔之徒,以致其君为尧、舜之君,民为尧、舜之民,亦未尝一日少忘于心。至其违世惊众,人或笑之,则曰:“吾非狂痴者也”,是以君子察其行而信其言,推其用心而哀其志。
先生直讲岁余,杜祁公荐之天子,拜太子中允。今丞相韩公又荐之,乃直集贤院。又岁余,始去太学,通判濮州。方待次于徂徕,以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卒于家,享年四十有一。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以为待彼谤焰息,然后先生之道明矣。
先生既殁,妻子冻馁不自胜。今丞相韩公与河阳富公分俸买田以活之。后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于某所。将葬,其子师讷与其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来告曰:“谤焰熄矣,可以发先生之光矣,敢请铭。”某曰:“吾诗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铭!”遁等曰:“虽然,鲁人之欲也。”乃为之铭曰:
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
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
道之难行兮,孔孟亦云。
皇皇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
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
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
〔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墓志铭》〕
〔作者〕:
欧阳修(1007-1073),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石介传
南宋·王偁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世为农家。举进士甲科,为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御史台辟主簿,未至,以上书论赦,罢不召。秩满,为镇南军掌书记、嘉州军事判官。以内外艰去官,垢面跣足,躬耕徂徕之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丧。服除,召入国子监直讲。
是时兵讨元昊,久无功,海内重困,天子奋然思欲振起威德,宰相吕夷简以疾罢归第,夏竦罢枢密使,章得象、晏殊为相,贾昌朝参知政事,用杜衍为枢密使,范仲淹、韩琦、富弼枢密副使,王素、欧阳修、余靖、蔡襄同时为谏官,所以求治之意甚锐。介跃然喜曰:“此盛德事也,雅、颂吾职,其可已乎!”乃作《庆历圣德诗》,其词曰:
于维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闼。晨坐太极,昼开阊阖。躬揽英贤,手锄奸枿。大声沨沨,震摇六合。如乾之动,如雷之发。昆虫蹢躅,妖怪藏灭。同明道初,天地嘉吉。
初闻皇帝,蹙然言曰:予祖予父,付予大业。予恐失坠,实赖辅弼。汝得象殊,重慎微密。君相予久,予嘉乃绩。君仍相予,笙镛斯协。昌朝儒者,学闻该洽。与予论政,傅以经术。汝贰二相,庶绩咸秩。
惟汝仲淹,汝诚予察。太后乘势,汤沸火热。汝时小臣,危言嶪嶪。为予司諌,正予门闑。为予京兆,堲予谗说。贼叛于夏,为予式遏。六月酷日,大冬积雪。汝暑汝寒,同于士卒。予闻辛酸,汝不告乏。予晚得弼,予心弼悦。弼每见予,无有私谒。以道辅予,弼言深切。予不尧舜,弼自笞罚。谏官一年,奏疏满箧。侍从周岁,忠力尽竭。契丹亡义,梼杌饕餮。敢侮大国,其辞慢悖。弼将予命,不畏不慑。卒复旧好,民得食褐。沙碛万里,死生一节。视弼之肤,霜剥风裂。观弼之心,链金锻铁。宠名大官,以酬劳渴。弼辞不受,其志莫夺。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赍予,予其敢忽?并来弼予,民无瘥札。
曰衍汝来,汝予黄发。事予二纪,毛秃齿豁。心如一兮,率履弗越。遂长枢府,兵政毋蹶。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器魁儡,岂视扂楔。其人浑朴,不施剞劂。可属大事,敦厚如勃。琦汝副衍,知人予哲。
惟修惟靖,立朝谳谳。言论磥砢,忠诚特达。禄微身贱,其志不怯。尝诋大臣,亟遭贬黜。万里归来,刚气不折。屡进直言,以补予阙。素相之后,含忠履洁。昔为御史,几叩予榻。至今谏疏,在予箱匣。襄虽小臣,名闻予彻。亦尝献言,箴予之失。刚守粹悫,与修俦匹。并为谏官,正色在列。予过汝言,无钳汝舌。
皇帝明圣,忠邪辨别。举擢俊良,扫除妖魃。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上倚辅弼,司予调燮。下赖谏诤,维予纪法。左右正人,无有邪孽。予望太平,日不逾浃。
皇帝嗣位,二十二年。神武不杀,其默如渊。圣神不测,其动如天。赏罚在予!不失其权。恭己南面,退奸进贤。知贤不易,非明不得。去邪惟难,惟断乃克。明则不贰,断则不惑。既明且断,惟皇之德。
群下踧踖,重足屏息,交相告语:曰惟正直,毋作侧僻,皇帝汝殛!诸侯危栗,坠玉失舄,交相告语:皇帝神明,四时朝觐,谨修臣职。四夷走马,坠镫遣策,交相告语:皇帝神武,解兵修贡,永为属国。皇帝一举,群臣慑焉。诸侯畏焉,四夷服焉。
臣愿皇帝,寿万千年。
诗出,孙复谓介曰:“子祸始于此矣。”夏竦见而衔之。
介在太学,以师道自居,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介始。直讲岁余,用杜衍荐,拜太子中允。又用韩琦荐,乃直集贤院。通判濮州,卒,年四十一。
介既卒,夏竦欲以奇祸中伤富弼,指介以起事,谓其诈死,而北走契丹矣,请发棺。仁宗察其诬,得不发。
介所著文章,其斥佛、老、时文,则有《怪说》、《中国论》;其戒奸臣、宦、女,则有《唐鉴》行于世。
〔南宋·王偁《东都事略》卷一一三《儒林列传》〕
〔作者〕:
王偁,字季平,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父王赏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官任实录修撰。王偁继承父业,根据国史、实录,还采用了野史的资料加以整理、排比,编辑成一百三十卷的纪传体北宋史《东都事略》。洪迈编修《四朝国史》时将《东都事略》上奏皇帝,皇帝任之为承政郎。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王偁以承政郎出知龙州(今四川江油以北平武县),宁宗庆元间(1195—1200)为吏部郎中,官至直秘阁。
石介简介
南宋·刘荀
徂徕石先生: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师泰山孙明复,躬耕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世谓之东学。杜祁公、韩魏公力荐于朝。欧阳文忠公谓先生笃学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常以经术教授。在太学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惟忠能忘其身,笃于自信,乃可以力行也。”以是行于己,亦以是教于人。庆历五年卒。
东学之倡,自孙、石二先生始。欧阳文忠公谓孙明复居泰山之阳,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孔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重此二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嗟叹。祖无择、姜潜、龚鼎臣、张泂、刘牧、李緼皆其门人也。王沂公、李文定公、范文正公、士建中、贾同,皆其师友也。先忠肃公实师事龚、姜云。
〔南宋·刘荀《明本释》卷上〕
〔作者〕:
刘荀(1175年前后在世)。字子卿,永静军东光(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码头镇西刘村)人,尚书左仆射刘挚之孙。南宋学者。精于理学,曾从胡寅、张九成游学。宋孝宗淳熙中知余干县未满,以周必大荐改判德安,知盱眙军。撰有《明本释》三卷等。
石介小传
南宋·黄震
石介,守道,兖州。固穷苦学,不受王渎盘餐。《师説》。师孙复,耕徂徕,葬五世七十丧。入太学,以师道自居,太学之兴自此。鲁人称“徂徕先生”。《怪説》。《庆历圣徳诗》,孙明复谓祸始此。韩、范非之。为直讲岁余,卒于濮州。夏竦欲发其棺,赖吕居简得全。张安道目之为奸邪。
〔南宋·黄震《古今纪要》卷十八《本朝》〕
〔作者〕: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南宋名儒。黄震的哲学思想以朱熹为宗,形成“东发学派”。著有《东发日钞》(又作《黄氏日钞》)、《古今纪要》、《古今纪要逸编》、《戊辰修史传》、《读书一得》、《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多种。
石介传
元·脱脱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御史台辟为主簿,未至,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罢为镇南掌书记。代父丙远官,为嘉州军事判官。丁父母忧,耕徂徕山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介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繇此益盛。
介为文有气,尝患文章之弊,佛、老为蠹,著《怪说》、《中国论》,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为。又著《唐鉴》以戒奸臣、宦官、宫女,指切当时,无所讳忌。杜衍、韩琦荐,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会吕夷简罢相,夏竦既除枢密使,复夺之,以衍代。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及(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并为谏官,介喜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作《庆历圣德诗》,曰:
(编者按:《庆历圣德诗》全文见本书南宋•王偁撰纪传体北宋史《东都事略》,此处略)
诗所称多一时名臣,其言大奸,盖斥竦也。诗且出,孙复曰:“子祸始于此矣。”
介不畜马,借马而乘,出入大臣之门,颇招宾客,预政事,人多指目。不自安,求出,通判濮州,未赴,卒。
会徐狂人孔直温谋反,搜其家,得介书。夏竦衔介甚,且欲中伤杜衍等,因言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发棺以验。诏下京东访其存亡。衍时在兖州,以验介事语官属,众不敢答,掌书记龚鼎臣愿以阖族保介必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老夫已保介矣。君年少,见义必为,岂可量哉。”提点刑狱吕居简亦曰:“发棺空,介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国家无故剖人冢墓,何以示后世?且介死必有亲族门生会葬及棺敛之人,苟召问无异,即令具军令状保之,亦足应诏。”于是众数百保介已死,乃免斫棺。子弟羁管他州,久之得还。
介家故贫,妻子几冻馁,富弼、韩琦共分奉买田以赡养之。有《徂徕集》行于世。
〔元·脱脱《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
〔作者〕:
脱脱(1314—1355),又译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蒙古族蔑儿乞人,字大用。元末政治家、军事家。元统二年(1334),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至元六年(1340)十月为中书右丞相。至正三年(1343),主修《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闰七月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四月为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修黄河民工起义,组织抗元红巾军。至正十五年(1355),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惠宗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昭雪复官。
直讲石徂徕先生介
明末清初·黄宗羲
石介,字守道,奉符人。第进士,历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以论赦书罢为镇南掌书记。代父丙远官,为嘉州军事判官。
丁父母艰,垢面跣足,躬耕徂徕山下,葬不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其徒,鲁人称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学者从之甚众。
尝患文章之弊,佛、老为蠹,著《怪说》三篇及《中国论》,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为。又著《唐鉴》,以戒奸臣、宦官、宫女,指切当时,无所忌讳。
庆历三年,吕夷简罢相,夏竦罢枢密使,而杜公衍、章公得象、晏公殊、贾公昌朝、范公仲淹、富公弼、韩公琦同时执政,欧阳公修、余公靖、王公素、蔡公襄并为谏官。先生喜曰:“此盛事也!”乃作《庆历圣德诗》,略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众贤”指杜等,“大奸”斥竦也。泰山见之,曰:“子祸始此矣!”先生不自安,求出,判濮州。未赴,卒于家,年四十一。会孔直温谋畔,搜其家,得先生书。夏竦欲因以修报复,且中伤杜公等,因言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发棺以验。诏下,时杜公在兖,以语官属,龚鼎臣愿以阖族保介必死。提点刑狱吕居简亦曰:“发棺空,介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国家无故剖人冢墓,何以示后世﹖且介死必有亲属门生会葬,苟召问无异,亦足应诏。”于是众数百同保,乃免斲棺。子弟羁管他州,亦得还。
先生家故贫,妻子不免冻馁,富、韩二公共买田以赡养之。有《徂徕集》行于世。
〔明末清初·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二《泰山学案泰山门人》〕
〔作者〕: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石介
民国·葛延瑛修、孟昭章等纂
石介字守道,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师事孙复侍杖屦,鲁人以是知师弟之礼。
初辟御史台主簿,未至,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罢为镇南掌书记。代父丙远宦,为嘉州军事判官。丁父母忧,耕徂徕山下,葬五世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号徂徕先生。
入为国子监直讲,从学甚众。杜衍、韩琦荐,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会吕夷简罢相,夏竦既斥,衍入枢密。章得象、晏殊、贾昌朝、范仲淹、富弼及(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并为谏官,介喜作《庆历圣德诗》。所称“大奸之去,如距斯脱。”盖指竦也。诗出,孙复曰:“子祸始于此矣。”出通判濮州,未赴,卒。
会徐州人孔直温谋反,搜其家,得介书。夏竦衔介甚,且欲中伤富弼等,因言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发棺以验。杜衍、龚鼎臣、吕居简保免。子弟羁管他州,久之得还。
介家故贫,妻子几冻馁,富弼、韩琦共分俸买田以赡养之。详艺文志·欧阳修墓志铭。著有《易解》五卷,《易经口义》十卷,《先朝政范》一卷,《唐鉴》六卷,《徂徕集》二十卷。
晁氏(晁公武)曰:石守道尝谓“时无不可为,不在其全,则行其言,虽获祸,至死不悔。”其为文章,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时,无所忌讳。作《庆历圣德诗》,分别邪正,专斥夏竦。其后,守道死,竦因诬以北走契丹,请剖棺验视云。
陈氏(陈振孙)曰:集中《南京夏尚书启》及《夫子庙上梁文》,皆为夏竦作。介所谓“大奸之去,如距斯脱”者,岂当时竦之奸邪犹未著邪?陆子遹刻於论定,述其父放翁之言曰:“老苏之文不能及。”然世自有公论。欧公所以重介者,非缘其文也。
林氏(林希逸)曰:石徂徕之文多方少圆,却略有典则。
清朝吴(之)振序其诗集云:所为诗文,皆根柢至道,排斥佛、老及奸臣、宦、女,庶几圣人之徒,鲁人称为徂徕先生,因以名其集。今读其诗,嶙峋硉矹,特立千寻,温厚之意,存于激直,得见风人之遗。然正学忤时,直道致黜,千古一辙,其可哀也。
〔民国十八年《重修泰安县志·卷八·人物志·乡贤二·德业》〕
〔修撰者〕:
葛延瑛(1857—1928),号芸庵,泰安东江庄(今山东肥城市安驾庄)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1915年任山东参议员,1910年泰安县财政处处长。1926年,以70岁的高龄,四方奔走,征集资料,完成《泰安县志》14卷的编修任务。卒后,著名教育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为其题写“泰安葛芸庵先生纪念碑”,立于墓前。
孟昭章(1873—1926),字考正,泰安前省庄(今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前省庄)人。清末举人,民国时历任直隶(今河北)正定、安国等县县知事,民国五年(1916)北京总统府曾颁发其“稼禾章”予以嘉奖。孟氏自幼好学,勤于著述,有《峄山草稿》、《人学篇》等书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