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酸汤点豆腐

(2009-03-26 22:13:1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豆腐民间文学资料选

第二章 第一节    豆腐起源的传说

酸汤点豆腐

据说,在古老古老的时候,人们不会做豆腐,也没有石膏和盐卤,只会把黄豆煮来吃或炒着吃。顶多把黄豆磨成豆浆烧开来喝。

那时,在东坡脚下有一户人家。那家有个媳妇叫巧兰,生得聪明能干,遇事喜欢动脑筋。她补的衣物别人看了总不相信那儿是块疤,以为那儿就是应该有那么一块似的;她做的饭菜味香色美,谁吃了都还想吃,右邻左舍,哪个不夸这个媳妇?

巧兰的婆婆是个又凶又恶的人,人们背着都叫她老恶婆。老恶婆不知是嫉妒媳妇的能干,还是为了摆摆当婆婆的威风,对媳妇总爱时时刁难。比如拿一尺布交给巧兰,却要叫她做出三双一尺二长的鞋来;拿一升麦子让巧兰磨面,硬要问她要三升面,还说头头脚脚不算在内!这些还不算,更可恶的是吃穿她都要卡着媳妇。

巧兰看到邻家的李二嫂经常喝豆浆,她很羡慕,早就想喝碗豆浆了,可是,那时当媳妇的规矩是,没有公婆的许可,不能擅自做什么来吃,否则,会被骂作嘴谗,只能背着公婆做。做其它简单的能背着,要磨豆浆得盘家弄什的,能背得了吗?

说来也巧,有一天,老恶婆要到西坡寨二姨妈家去作客,听说要三天才回来。巧兰心想,等婆婆走后,家里没人了,我就磨点豆浆来吃吧。

当天,巧兰小心地把婆婆服侍走后,就在后面厨房里磨豆煮豆浆。她把火烧得旺旺的,不一会,豆浆在锅里咕噜噜地冒开了,那豆浆的香味飘满一屋。巧兰拿着碗和瓢正要舀,突然哗啦一声,外面屋里有响动。巧兰心里紧张起来:婆婆怎么就回来了?让她看到可不得了!怎么办?这半锅豆浆能往哪儿藏?巧兰慌忙中东寻西找,看到灶坎上有个坛子,心想先藏在里面再说,抬着锅就把豆浆倒在坛子里。盖好坛口出来一看,是丈夫收工回来了,这才舒了一口气。平时,小两口的感情是不错的。巧兰拉着丈夫就往后走:快喝豆浆去!来到厨房,把坛子揭开。啊!乳白的豆浆不见了,只见里面是一团团雪白的东西。巧兰大着胆尝了一团,又嫩又美!丈夫吃了也不住地称赞:真好吃!你真会做,你是怎么做的?巧兰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她在细细地回想,到底自己在豆浆里加了什么?她想呀想呀,终于想到,那坛子原是泡酸菜的,酸菜虽然吃完了,里面还剩一些做种的酸汤。莫非是酸汤在起作用?她们马上又磨了一些豆浆。煮开后,又到隔壁李二嫂家找了点酸汤,慢慢地倒入豆浆里。不一会,一团团雪白的东西出现了。小两口笑了起来:真是酸汤在起作用!就把这又白又嫩的东西取名叫豆腐。后来,小两口把这酸汤点豆腐的方法教给了大家。从那时起,人们就学会了做豆腐。

选自贵州《南风》1982年第五期  戴壮强  搜集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