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婚嫁中的豆腐习俗 ( 1 )
(2009-02-15 21:07: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豆腐民间文学资料选 |
河北省有的地区婚嫁亲迎时要用豆腐。届日去迎娶新人的轿不能空着,要安排一个小男孩“押轿”,押轿童子需头戴一朵红绒花,手里拎一把壶,壶里放小半壶水,水里放一块豆腐。取“绒花”与“豆腐”的谐音,名为“荣华富贵”。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结婚时也少不了豆腐。当抬新人的花轿进了男家大门歇下,男家先在轿前放一个铜盆,盆里放水,水里放一块豆腐,豆腐上插支点燃的红烛。两个“全福人”分别站在轿子两边,拿一束火把在蜡烛上点着,一人一句接替念着吉利话,一边传递着火把。最后将火把插入盆里熄灭,为“传轿”,有“传宗接代、子孙繁茂”的含意。豆腐在这里也是谐其音,取“幸福”之意。
河北沧州,新娘出嫁的前一天,女家要包四十个素馅饺子。其中专门包几个豆腐、麸子等特殊馅子的,豆腐馅的称为“富贵白头”、麸子馅的叫做“多子多福”。饺子包好后,摆在一个托盘上,再擀四根宽面条搭在上边,叫“饺子面”。第二天男家迎娶时,女家派两个人抬着含有“富贵白头”、“多子多福”的“饺子面”开路,然后花轿才出发。
新人三天下厨“煎豆腐”
江苏沿江两岸有新人三天下厨“煎豆腐”的习俗,名为“要得富,煎豆腐”。这一天,男家在灶边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块老豆腐、一把菜刀。新人先把锅里放上油,烧热,再把豆腐切成小方块放进锅里煎。新人煎豆腐时,伴娘在旁边说着赞词:“豆腐煎得跳,新郎就坐八抬轿;豆腐煎得黄,来年生个状元郎”。当然,煎豆腐也是有讲究的,煎烂了,煎糊了,是犯忌讳的,所以,女孩子在出嫁前要经常练习的。
“试鼎”和考新娘
福州地区在新娘入门之后,有个“下灶前”风俗。在新婚的第二日,也有在三五日后,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做菜,叫“试鼎”。所谓“试鼎”,就是对新娘的煮饭、炒菜、煎汤、炖鱼……烹调技艺来个“考试”。
试鼎一般要试煮豆腐,佐以牡蛎、蒜。豆腐汤煮沸后,要调入稀淡的番薯粉,这一步非常关键。入粉太多,会把豆腐汤凝成块状的;入粉太少,豆腐汤不能形成羹状。新娘应沉着试鼎,免得慌张,造成咸酸苦辣甜五味失调。农家重视豆腐,豆腐,谐音“都有”,好兆头;牡蛎,俗称“蛎仔”,谐音“弟仔”(小孩),蒜,俗称“蒜仔”,谐音“孙仔”(孙子)等,这是喜家所欲的追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