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赖山集与李郢孜

(2009-02-02 20:13:43)
分类: 淮南地名文化

赖山为舜耕山的余脉,位于李郢孜东边,海拔 57,底周长1.5公里。有文章说赖山在隋朝时被称为“仙岭”,清朝时被称为“小凤冠山”。因山上布满窟窟窿窿、凹凸不平的癞石,民间称之为“癞山”、“小癞山”。由于“癞”字不雅,解放前,居住山下的杨姓回民把癞山改称为“赖山”。

传说赖山本为荒山秃岭,山下人烟稀少,仅有一家铁匠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回民杨姓祖先由陕西省弘农郡迁到安徽省颍上县杨浒镇之后,一支迁往田家庵的石头埠,一支迁往长丰县的杨家楼(杨祠村),其中又一支迁至赖山定居。经过多年的发展,赖山渐渐形成了一个以牛羊交易为主的集市,人们称之为赖山集。到了清朝初期,随着人口的增多,赖山集发展成为一个有3条青石铺地的主要街道,100多家商铺的大集市。集市的西头是占地几十亩、上市量达几百头的牛羊交易行,东头有酒店、饭馆、茶馆、油坊、粮行、各类商店。集市上各种商品应有尽有。

据《寿州志》载:“赖山集是古盐道的集镇,历史悠久。”《凤台县志》也说:“石头埠经蔡家岗、赖山集,有一条官道连寿庐(今合肥)大道。”“明代,淮盐从石头埠经赖山集向合肥附近运销,车马鱼贯而行,铃声不绝于耳。”由于集市邻近官道,交通方便,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商旅,赖山集遂发展成为淮河南岸的重要集市之一。

李郢孜原来只是赖山集西边的一个自然村,1953年在赖山集进行地质钻探,发现32.6厚的煤层。195411月在李郢孜村旁建井开矿,1957年建成投产,命名为李郢孜第一煤矿(简称李一矿)。随着矿井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增加,城区不断扩大,1960年成立了李郢孜城市分社,1963年改名为李郢孜街道办事处。上世纪90年代,李郢孜街道办事处与赖山乡合并成立了李郢孜镇。

说起李郢孜镇,不能不提起春申君黄歇墓与赖山集清真寺。

黄歇,楚国人,原为楚国小官,但他聪慧善辩、学识渊博,为楚国立下许多功劳。楚顷襄王时任左徒,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为相(令尹),并被赐封为春申君。黄歇为相25年,施仁政、重农桑、强兵革,倾心治国,曾兴兵救赵击退秦国,率兵北上吞并鲁国,为楚国的重新强盛立下显赫功绩。黄歇礼贤下士,养士三千,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无忌,合称战国四公子,名扬一时。公元前238年,被李园派刺客杀害于寿春棘门,葬于赖山之下。

198611月,春申君墓被市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谢家集区投资对春申君墓园进行了修建,现在春申君墓园以成为我市的一处著名景点。

赖山集清真寺在省内外宗教界颇有名气,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原为石墙草顶,规模很小。后改为木结构。清朝乾隆年间改建为砖瓦结构。咸丰年间,被战火焚毁,同治十一年(1872年),云骑尉杨歧珍募集资金重修,光绪年间进行了扩建。

现清真寺占地约20多亩,朱红山门座西朝东,内有“无像大殿”五间,殿内古朴高雅,绿瓦白墙,红板铺地,赤木撑顶;殿外南北墙上分别刻有“万代遗风”、“千古从世”八个若斗大字。殿侧有讲堂六间,讲堂后新建有三层望月楼一幢。

清真寺1982年被列为省4个重点开放寺庙之一。198611月被市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