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儿大战,我经常输给老公[亲子首页推荐]

(2010-06-01 09:16:10)
标签:

育儿

老公

教育规律

自行车

分类: 明妈育儿点滴

 没有孩子的婚姻通常是摇摇欲坠不牢靠的,不做妈妈的女性也感觉自己不是完美女人。有了孩子的婚姻通常是伴随着育儿的幸福,家庭矛盾也不断升级。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妈妈们欣喜若狂的同时,粗枝大叶的老公,总唱对台戏;宠溺过分的公婆,沟通无效。妈妈们真是焦头烂额,育儿这点事真不是小事。

 从恋爱到结婚,无论是有理还是无理争三分,总之,我打开记忆盒子里,好像很难找哪一次我心甘情愿的输给老公。每次生活上的柴米油盐,工作上的疲惫无奈,我和老公理论一番,最后我都是赢家。每次都是老公遵循“大人不计小人过”“好男不跟女斗”的原则,让我沉浸在成功者的自诩中。所以每一次的争吵都是在老公的让步和妥协中结束,我们就沐浴在小吵胜新欢的幸福中度过了我们的二人世界。

 爱情的结晶——明儿的出生,让我们夫妻两个也迎来了长久不衰的育儿大战。

 孩子的喂养:明儿刚出生时的啼哭声音特别嘹亮,刚做妈妈的我,得了“孩子啼哭”过敏症。只要孩子张开嘴乱哼哼没有到大哭的状态,我就开始手忙脚乱。连忙检查尿布是否该换了,没有问题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赶紧打电话问我们的校医咨询。当然条件反射最快的是急忙给孩子冲奶粉。不管孩子是否饿,只要孩子睁开眼不睡觉,或稍微哼哼两声,我就给喂奶或奶粉。几天下来,孩子肚子喂得很大,像个皮球。老公开始埋怨:“哭就是孩子的一项活动,更有利于他消化,他吃饱了就有两件事情可以做,一是睡觉,二是哭。其他的事情他做不了,你不要一哭就喂饭,不去观察他是否饿,胃口给撑坏了咋办。”看着孩子的大肚子,我也感觉好像太过于紧张了。后来明儿哭,我用玩具哄哄他就不哭了。由无规律的喂饭到定时定量的喂,而且明儿哭的也没有过去厉害了。羞愧,在喂养孩子方面,我输给老公,莫非真是当局者迷吗?

 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上,我更是输给老公。孩子跌倒了,我立刻冲上去扶他,老公推开我,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吃饭用匙子,老公让明儿用筷子吃饭。从三岁,老公就让明儿骑自行车,四岁就摘掉车轮,让明儿骑着两轮自行车,当然在学车的时候也跌倒过很多次。想想俺上了初中才会骑自行车,看看小小不如自行车高的明儿骑车到处玩,我在嘴上骂老公狠心的同时当然是佩服老公的做法了。孩子在不到5岁的时候就和我们分床,我是千万个担心,蹬了被子感冒了咋办,从床上掉下来咋办,半夜上厕所咋办,想找妈妈咋办……一万个理由被老公一句:“男孩子就要早独立。”我在无语中只能认输,忍疼割爱的让孩子分床。不过结果证明,明儿很成功的很简单的就和我们分床了,我们也能够再次享受两人世界了。

 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那可是我的本行,自认为我一定能战胜老公的,我整天做的就是育人工作。作业写完了,让明儿去做点题吧—老公反对,小学生做多了题有什么意思,又不是备战高考,出去活动一下或看书。明儿高呼爸爸万岁,我只能翻白眼,我们又家规:两人同意的事情第三个人无条件投降。放学回家,先让明儿写完作业,然后再去创作自己的爱好—老公又反对,孩子在学校里累了一天了,回家又让他写作业,他能不效率低吗?健康成长第一,学习第二,走,明儿,咱们出去打球运动去。好,人家爷俩不等你发表意见,早不见人影了。到现在,明儿也没有养成放学就写作业的习惯,回家先是运动,然后吃晚饭,最后才是写作业,不过学习成绩好像丝毫不影响,明儿经常考试获得第一。老公在我面前经常炫耀:“老婆,教育孩子不能太急,要遵循教育规律。”我又是无语啊,我懂得的教育规律貌似比你多吧,至少我有实践经验呢,但是我好像又输了。

 学琴路上,我们两人的分歧那是麦芒对针尖,谁说谁有理。明儿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强的乐感,所以从4岁半就开始了学琴生涯。一路走来,有成功的鲜花当然也有坚持的辛酸。我想让明儿学习一首就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水平来展示,老公又站出来反对:“我们不培养孩子是朗朗,只是一个爱好和特长发展,你为什么要求那么高?不愿意弹就不弹,随他所愿就OK了。等他甩手不干了,你就后悔了。哪个孩子愿意天天坐在枯燥的琴边重复着无聊的曲调。”仔细分析也是,我教育孩子似乎太急功近利了,既然不想孩子走音乐这条路,何必逼迫孩子呢?用这种心态对待孩子的弹琴,反而明儿更没有压力,越来越喜欢弹了,准备今年过9级呢!

 瞧,我们家的育儿大战,好像10次有8次我被老公打败。在不服中,我也开始崇拜和默认老公的育儿战术了。在育儿大战中,孩子健康聪明的成长着,而我们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了,家庭育儿矛盾也缓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