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生二胎,我要持证“育儿”

(2010-05-26 07:05:35)
标签:

育儿

家庭

胎教

持证育儿

分类: 明妈育儿点滴

 

 父母育儿要持证?听起来似乎有点杞人忧天,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教育是父母自己的事情,还要持证上岗,似乎有悖常理。只要生了孩子,父母天生就能从事育儿这项“工作”吗?为人父母好像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职业,只要有生育能力的人就可以做父母;但是,这又是世界上最艰难、最辛苦、最复杂、最重要的职业。那么,做父母是否也需要“持证上岗”??? 80后已经面临着房奴”“车奴”“卡奴的压力,他们恐惧当孩奴。那么妈妈如何从孩奴中解脱出来呢?我认为摆脱孩奴的困扰,妈妈们一定要持证“育儿”。

 年轻妈妈在育儿方面的确需要接受培训,80后父母持证育儿是一种追求和需求。持证上岗,让每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做一个阳光妈妈,做一个魅力妈妈。

 回首我们的童年,我们常常会和小朋友们玩过家家,捉迷藏,漫山遍野的疯玩,父母关注的是否有能力让孩子填饱肚子,他们一直把我们看做吃饱了就快乐的孩子。父母好像不懂得“表扬教育”,不知道有个好妈妈胜过有个好老师的教育理念。父母更不晓得从孩子出生之前要胎教,出生之后如何科学喂养,他们也不去讨论孩子应该是“放养”还是“圈养”。所以,我们的父母不需要持证上岗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是过去年代的需求。而现在,80后的父母需要育儿执照,我认为那是与时俱进,更是一种超前的追求和时代的需求。自己身为人父人母,终于了解到,生活其实真的好难,有儿才知父母苦。不是每一个妈妈从孕育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因为太多的第一次会让妈妈手足无措,后悔当初没有科学地去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的降生,虽然每一个年轻妈妈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当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措手不及。或许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理想是一回事,而现实又是另一回事,这种艰难的感觉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所以持证上岗,让每一个妈妈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自信去应付孩子的一切突发状况。现在明儿已经9岁,回首育儿往事,尤其是明儿的婴幼儿时期,我感觉很多时候非常愚钝。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不会像原来那样育儿无知的。比如明儿1岁左右经常感冒发烧,我吓得就像要失去孩子那样惊慌失措而给孩子喂多药,看见明儿冷就给他拼命的加衣服,而让他体温骤然升到40度。医生都埋怨他发烧为什么不给他物理降温,可是俺不知道。

 想想已为人母的我,对胎教就做的不够充分,现在年轻妈妈通过阅读怀孕手册,购买一些书籍或胎教CD,让胎教走进孩子的未知世界里。说起养育婴儿,尤其是刚出生的baby,那学问就更大了,总是慨叹如果有机会生二胎,现在绝对不会像头胎那样无知和愚笨。孩子没有出满月,听老人家说不能洗澡。明儿出生在初夏,那年的天气异常的炎热,明儿一个月没有洗澡,结果脊背上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痱子,现在每到夏天就浑身起痱子。我每次看到明儿的难受,我就后悔不已,更痛恨自己的愚钝。为什么不让孩子洗澡呢?如果我接受一些妈妈育儿必读的培训,一定会明白没有满月的孩子是可以洗澡的,只要温度适宜,孩子洗澡是非常舒服的。学习能力的50%,是人生头4年发展起来的,这期间婴儿大脑能完成大约50%脑细胞链接,这是终生学习的基础。 而在明儿三四岁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给明儿读的绘本太少,亲子阅读没有跟上,只是让明儿自己看喜欢的碟片。如果持证上岗的话,我会提前搞好亲子阅读,让孩子不会错过幼儿阅读的最佳时间。总之,在育儿的漫长路上,固然有很多收获但是有着太多的遗憾。如果,每一个妈妈在育儿之前做一些简单的培训,那么我们会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经验。现在看到很多成功妈妈的亲子经验,我都感叹,我当时怎么都错过了呢?

 所以,80后的年轻妈妈持证育儿是一种时尚,是社会的追求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让每一个妈妈在育儿上岗之前都接受训练,持证上岗,我想每一个妈妈都是合格的妈妈,不会在教育孩子方面下岗的。我们虽然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当然育儿持证也没有必要像考名牌大学那么难,或像拿驾照那样紧张,我认为就是做准妈妈之前,从心理上,身体上,精神上,各方面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尤其是育儿知识。育儿持证一定让妈妈们受益菲浅,做一个优秀的妈妈。

 虽然持证育儿,不一定每个妈妈就很称职,而育儿也并非一张证书那么简单就完事,育儿需要妈妈的爱心,耐心和恒心,但是持证会让我们更合格,更优秀。育儿持证上岗,我认为是一种追求,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如果再生,我一定要育儿持证上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