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研组活动:自主性游戏,想说爱你不容易(二)

标签:
教研观察分享有效 |
分类: 快乐起飞——教研活动策划 |
活动目的:
1、在厘清自主性游戏的基础上,感受游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注重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去投放材料、观察儿童。
2、丰富头脑中的“意义参照系”,尝试更为科学的设计游戏量表,拓展思路。
活动时间:2015年11月20日8:30——11:00
活动地点:东海三楼多功能厅
一、开场游戏:童年游戏欢乐多
活动目的:活跃气氛,感受游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每组桌牌,教师事先回忆过童年游戏,并会正确地玩。
活动过程:
(一)教师按分园落座,分享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
(二)每组自选一个游戏进行演绎,可以是现场展示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讲解,要求人人参与。
(三)小组汇报:这个游戏可以带来什么发展?
(四)小结。
二、体验式培训:游戏材料那些事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材料的体验操作和讨论,引发游戏材料提供背后的思辨。
活动准备:每组一份材料(纸张、扑克牌、锅盖等)、操作纸等。
活动过程:
(一)小组活动:围绕材料,思考这些材料的特点,以及可以怎么投放?预设幼儿可能开展的游戏活动以及这些游戏活动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发展意义。
(二)小组成员进行汇报。
(三)小结:再一次明了自主性游戏以及我们需要秉持的材料观。
(四)问题讨论:
1、游戏材料,是力求种类丰富,还是确保同种材料的数量充足?
2、游戏材料越真实越好吗?
3、游戏材料可以共享吗?
4、自主性游戏材料如何体现幼儿的自主?
(五)游戏材料背后带来的思辨。
(六)观看视频,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三、集体研讨:点击幼儿游戏行为
活动目的:
1、通过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其发展提示,进一步拓展头脑中的“意义参照系”。
2、尝试小组设计有质量的游戏观察量表,明确观察要义。
活动准备:操作纸、现场区域开放、小组汇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对当前观察现状的省思:明确自主性游戏的观察与解读首先要拓展我们头脑中的“意义参照系”。
(二)小组诊断:幼儿游戏行为之发展提示
1、小组分别从幼儿游戏的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以及规则行为,分析观察的要点以及发展提示。
2、集体梳理: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以及发展提示。
3、观看视频,记录单位时间的幼儿游戏行为,并写出分析。
(三)小组现场观摩,设计表格。
1、请开放区域的班主任介绍本班的区域设置情况以及幼儿平时的游戏情况。
2、每组根据游戏行为观察要点设计游戏观察量表。
3、现场操作观察与分析。
4、调整表格。
5、集体分享、达成共识。
四、分享活动:优秀的游戏观察量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