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臻0916
李臻091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629
  • 关注人气:6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大风险仍在踏空

(2015-02-26 14:05:58)
标签:

股票

周线

大风险

盘口

新高

分类: 股票

谈股论道:值得学习的股票操盘感悟!

六、经验谈

  1、利用排序功能看盘是最好的方法,8183这个是短线客必须学会使用的行情窗口界面,不看k线只观察盘口,会有失偏颇,而只看k线不留心盘口的语言,将会失去很多机会,机会都从盘口出,时时刻刻要盯住,黑马都在线上跑,认认真真仔细找。

  2、选股绝招几乎所有牛股拉升前都出现了低位单峰密集形态。

  3、当反弹时出现的第一个涨停个股和所带领反弹的板块,往往是下一波行情中的热点龙头。

  4、创新高,缩量回调至均线,最佳买点就出现,创了新高还有新高。

  5、线上跳,跳上线,牛熊都能赚。

  6、单阳过顶,剑出鞘,故地重游一定要,绿柱将没见新低,新一轮上升欢迎你,跳空,涨停主力呈能。

  7、近顶拉生要腾空,真正的突破是指标在低位的突破。

  8、强势股引体向上,跟进必涨。

  9、急涨出局,急跌买进,物极必反,财神常伴。

  10、一阳买进,二阳加仓,三阳不要。

  11、上升通道逢低找拐点,安全又保险,买就买在相对的低位,短暂休整,消化获利浮筹,待五日均线跟上来接着飙升,这种形态十分典型是上乘的介入时机,每一条均线为一匹马,三线向上,唯其正常,红柱增长,首次放量第一阳,一条不行,坚决不动,动则必胜,逢低介入,操做对路。

  七、看盘真经

  1、开盘的气势,上攻的力度,波动的态势,循环的位置,量价的配合。上涨重势,下跌重质,低部成交量,换手的大小,决定行情的大小,低部连续的上攻行态,决定上涨的力度,换手率比量比更实际,重在把握高低位,高位两大卖点,缩量创新高。

  2、换手到十五,庄走咱不留,最大的利好是跌过头,最大的利空是涨过头。漂亮图形市场火爆期选择,熊市的好图常是陷阱,最坏的情况,不得不退出的时候才退出。

  盘口六象面面观:

  1、视股价与均价的位置决定买入时机。

  2、尾盘跳水这个动作是庄家在洗盘动作时制造当日阴线的一个省钱的工具。

  3、不要在尾市过分追高抢货,主力诱多。

  4、识别洗盘,出货简单方法,洗盘时会出现大幅跳水,而出货则不然。前者会在下跌时与均价产生较大距离。

  5、大幅低开盘放量的庄股,是一种较为凶险的出货方法。

  6、大跌很快又回复,花了成本就要有更大的收获,所以还会再做。

 

观点与操作

1.最大风险仍在踏空从3406下来到3049的调整空间接近400点,时间为期半个月,作为一轮中级反弹行情中的调整,通过调整对于前期在高位的部分周线系统指标进行了修复,市场在节前如期选择了向上突破,对于后面大盘的预期和节奏昨天博文里面说的很清楚,不啰嗦了。今天的盘中回试5周线支撑确立突破有效性则是技术面上新一轮行情展开的有力佐证!以我们的看法,在冲击新高之前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大风险在于踏空和踩错节奏。

    那么如何防止踏空呢,首先思想上要在3400之下屏弃空头思维,顺势坚定看多做多,从中期角度看在冲击新高之前的调整只要不破5周线都是买点,具体提供两种战术供博友参考:第一种以持股不动以静致动为策略,这种策略适合大部分普通上班族,不到3400一线不开始兑现筹码,忽略中间的波段震荡过程。当然文章里面我只能针对指数而言,对个股我的看法是一般个股只要不是之前暴涨品种都会再度摸一次去年12月高点附近;第二种,对于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波段的则可以以追跌杀涨为基本战术策略进行波段操作,涨多了舍得卖,盘中快速调整敢于买;以上两种策略其核心要点仍然在于仓位控制,个人意见目前阶段可以保持平均5-7成中线仓位筹码,现金资产部分可用来做做短线;至于防止节奏踩错的风险,我个人认为涉及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果是风险偏好较高且资金量大对于流动性要求比教高的投资者,可以追逐高弹性的券商,煤炭有色以及国企改革概念的中字头大盘股;而普通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对于主板和中小板调整到20周线或30周线的题材股可以逢低介入。前面我讲过,这波上行将是一段全面开花的走势,原则上不会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28分化或者82分化,所以就节奏而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个人偏好而非市场自身因素。

2.有板有眼:

**博弈方向: 权重券商,煤炭有色,地产;主题投资中具备国企改革概念的中字头,自贸区,年报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