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三板上帝阶段因素很简单股票 |
分类: 股票 |
谈股论道:约翰-墨菲的资金管理和交易策略
一个优秀的交易高手的定义应该是,能够连续多年获得稳定持续的连续复利回报,经年累月地赚钱而不是一朝暴富,常赚而不是大赚,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润应来源于长期累积低风险下的持续利润的结果,职业交易者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业余低手才只关注利润最大化和满足于短暂的辉煌中。这也是多数人易现辉煌,难有成就的根本原因。
重仓和频繁交易导致成绩巨幅震荡是业余低手的表现,且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坚忍,耐心,信心并顽强执着地积累成功才是职业的交易态度。
是否能明确,定量,系统地,从根本上必然地限制住你的单次和总的操作风险,是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分界点,随后才是天赋,勤奋,运气得到尽可能大的成绩,而成绩如何其中相当大地取决于市场,即“成事在天”。至于输家再怎么辉煌都只是震荡而已,最终是逃不脱输光的命运。从主观情绪型交易者质变到客观系统型交易者是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结果:无意识----意识到---做到----做好----坚持----习惯----融会贯通----忘记----大成。
小钱靠技术(聪明),大钱靠意志(智慧)。长线(智慧)判方向,短线(聪明)找时机。智慧成大业,聪明只果腹。聪明过了头就会丧失智慧(为自作聪明),所以我要智慧过人而放弃小聪明(为大智若愚)。这里的意志应理解成为坚持自己的正确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不动摇。
止损是以一系列小损失取代更大的致命的损失,它不一定是对行情的“否”判断(即止损完成不一定就会朝反方向继续甚至多数不会,但仅仅为那一次“真的”也有必要坚持,最多只是反止损再介入),而只是首先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资金最大损失原则(必须绝对〈=资产的5%)必须严格首要遵守。至于止损太频繁的损失需要从开仓手数和开仓位,止损位的设置合理性及耐心等待和必要的放弃上去改进。
观点与操作:
1.荒诞的6月魔咒:我们注意到关于6月魔咒的言论一直比较多,其实吧,很多东西只是臆测,唯有数据不会撒谎。看看数据:在1991年以来23年A股历史中,沪指月K线6月收阳的月数达11个。上涨年份的数据分别为:1991年(19.79%)、1993年(7.65%)、1996年(24.95%)、1999年(32.06%)、2000年(1.77%)、2001年(0.17%)、2002年(14.32%)、2005年(1.90%)、2006年(1.88%)、2009年(12.40%)、2011年(0.68%);下跌的12年数据分别是:1992年(-3.53%)、1994年(-15.64%)、1995年(-9.98%)、1997年(-2.72%)、1998年(-5.10%)、2003年(-5.73%)、2004年(-10.07%)、2007年(-7.03%)、2008年(-20.31%)、2010年(-7.48%),2012年(-6.19%),2013年(-13.97%)---单纯数字告诉我历史上A股6月涨跌为11:12,没有明显的概率偏差。即便是以09年以来的6月看(为什么是以09年以来数据看,因为大形态结构看,A股仍然处于1664点以来的运行趋势中),涨两次跌三次,空头略微占优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魔咒。那么为什么投资者会从心理上忌惮6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去年的6月暴跌带给市场投资者极大的心理震撼,还在这个市场的人想必对于当时的市场恐慌应该还记忆犹新吧。---这里我还必须指出一点,某家媒体节日期间刊登出一篇题为《A股六月行情九死一生》的文章,并且此文章似乎各大网站都进行了转载(各位自己百度下就知道是哪家),文章指出:过去10年中,有9年6月份下跌,而且大多是猛跌,只有2009年上涨,6月的A股可谓是“九死一生”,这些历史数据和将要启动的IPO进一步加重了投资者的忧虑,机构的恐慌指标逼近历史最高水平。-----文中观点我不评论,但这个数据显然不对,按照文章说法,过去倒退10年选取的数据是2003-2013年,上面我给出了每个月数据,这期间上涨的有2005年,2006年,2009年,2011年,合计4年,我不清楚这位作者怎么统计出只有一年,涨跌比4:6,并没有明显概率偏差,何谈九死一生???我是不是能这么想像这位作者要么拿了一大把期指空单要么空仓等着大跌抄底,这不是笑话,但希望每一个股评人能够更加严谨。你可以因为自己持有空单或者空仓看空大盘,但数据必须真实。
2.有板有眼:
**博弈方向:反弹延续中,保持高仓位;主题投资看好军工,医药,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