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票 |
谈股论道:五个核心点
学会分析KDJ指标
第一,从KD的取值方面考虑。KD的取值范围都是0~100,将其划分为几个区域:80以上为超买区,20以下为超卖区,其余为徘徊区。 根据这种划分,KD超过80就应该考虑卖出了,低于20就应该考虑买入了。应该说明是,上述划分只是一个应用KD指标的初步过程,仅 仅是信号,完全按这种方法进行操作很容易招致损失。
第二,从KD指标曲线的形态方面考虑。当KD指标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形成了头肩形和多重顶(底)时,是采取行动的信号。注意,这些形态一定要在较高位置或较低位置出现,位置越高或越低,结论越可靠。
第三,从KD指标的交叉方面考虑。K与D的关系就如同股价与MA的关系一样,也有死亡交叉和黄金交叉的问题,不过这里交叉的应用是很复杂的,还附带很多其他条件。以K从下向上与D交叉为例:K上穿D是金叉,为买入信号。但是出现了金叉是否应该买入,还要看别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金叉的位置应该比较低,是在超卖区的位置,越低越好。第二个条件是与D相交的次数。有时在低位,K、D要来回交叉好几次。交叉的次数以2次为最少,越多越好。 第三个条件是交叉点相对于KD线低点的位置,这就是常说的"右侧相交"原则。K是在D已经抬头向上时才同D相交,比D还在下降时与之相交要可靠得多。
第四,从KD指标的背离方面考虑。在KD处在高位或低位,如果出现与股价走向的背离,则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第五,J指标取值超过100和低于0,都属于价格的非正常区域,大于100为超买,小0为超卖。你可以结合其他指标一起加以判断,比如MACD指标。
观点与操作:
1.决战天堑,胜算几何:节前最后一篇博文《四月挑战120周线》我们谈到了股指真正的压力位在120周线,也就是60季线一线,并且从历史走势分析了120周线的战略意义。题目就是核心观点,应该是很清晰的,很多人担心之前数天美股和外围市场出现下行会影响A股,我看A股权重目前的估值水平节操都掉了一地,外面怎么走,还真不是关键因素了。120周线过去,则一马平川,很有可能出现一波加速上行,过不去,那么这波1974起步的行情只能定义为二季度的一次反抽60季线的行为,如果各位看季K线,就会发现一季度同样有一次反抽60季线的走势,即元月底的1984点到2月的2177点的反弹,其高点正好落在当时的60季线2169处不远。
2.有板有眼:
**博弈方向:120周线之前对于稳健性投资者而言都可以保持5成左右底仓仓位;其余资金可以根据盘中热点以10天线为依托进行滚动短线操作;权重注意券商,资源;从收盘看,能够跑赢指数的个股不到一半,大部分题材股受到跷跷板效应影响,不过主板和中小板低价题材股我们认为在未到60季线之前都不会出现逆势下行局面,之前我在3-27博文《分化下的均衡配置策略》一文阐述的思路各位可以借鉴来应对盘中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