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
(2011-07-10 08:52:32)
标签:
杂谈 |
每个人都有欲望,有些是基本的,比如饿了想吃饭,这个欲望必须要满足,否则生存就成了问题。但人们不会满足于此,当可以吃饱的时候,人则开始要求如何美味。然后就无止境地追求如何更美味。
这当然无可厚非,正是人类这种不断增长几乎无法遏制的欲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今天看来,这种进步的代价其实很大,因为有环境条件的硬约束,人的这种不断增长欲望必然跟环境产生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具体到个人也是一样。我们常常是缺什么要什么,这好像还比较合理,但是不少人得了一就想二,得了二就想三,欲望永无止境。欲望满足不了就产生了痛苦。
要什么,不见得能得到什么。避免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佛教心经第一句说,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即世界万物以及人的感受思想行为认识等等都是变幻虚空的,人完全不必执着于此,所以人应当放下自己的欲望。
大多数人不可能达到佛的境界。但人的欲望必须适可而止,这样才会快乐,否则必将会招致痛苦。有句古话,知足常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十分简单,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忘记。
比如说,中国官员工资待遇在国内应该也算得上中上水平吧,但现在不少官员还是不满足,铤而走险,腐败很严重;一些企业家已经很有钱了,但依然会弄虚作假;还有一些人,其实生活条件也已经不错了,但跟周围的人(只是往上看)比就觉得不满足了,内心充满痛苦和哀怨等等。
精神上的欲望也是如此。有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是跟此相关。爱情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想怎样讨对方的欢心,对方一个短信、一个微笑就可以使人激动万分幸福无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时人的期望值(欲望)很低,满足了甚至超过了,当然会觉得快乐。直到婚姻,爱情变成了责任,也就是说,你给我爱(爱的要求也很高),是理所应当的、必须的,此时得到了爱也不见得快乐,长久下去,失落就是自然的了。
要让爱情保鲜持久,双方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常常提醒自己,要降低自己的欲望(即对对方的期望值),不要理所应当的要,也不要想当然的给,无论何时(哪怕是结婚之后)依然对对方的所有给予抱有感恩的心理。同时,如果双方若永远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那一定将是令人羡慕的鸳鸯。这样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啊。
人很难改变环境(包括周围的人)。克制自己的欲望,恐怕是使自己人生快乐的唯一途径。知止,是人生一堂必修课,中年之后,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