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价值投资理念
(2008-10-07 15:00:48)
标签:
财经 |
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大跌,中国非但没有幸免,跌幅竟然全球居冠。一些被专家誉为蓝筹股的“贵州茅台”、“中国船舶”、“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深圳万科”等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最高价比,已缩水了50-85%不等,许多深信价值投资的股民被严重套牢,有些以崇尚价值投资自诩的专家们也纷纷开始怀疑价值投资理念,惊呼中国证券市场无法进行真正的价值投资。
果真如此吗?
我当然不能认同。首先,在中国,价值投资虽被人经常拿来作谈资,但在理解上常常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只要是好公司,无论是在什么价位买入,都可以。在牛市里,这常常被一些“专家”们挂在嘴边,也屡被验证。
但实质上,好公司,只有被低估,特别是严重低估时,才是最佳投资点。
误区二,好公司股票,可以长期持有,完全不必考虑期间的波动。
但实质上,好公司,如果高估很多,也应该卖出。
这两个问题,都仅是常识性问题,但仍被不少投资人所误解,导致在价值高估时买入或者严重高估时不卖出。怀疑中国证券市场无法进行真正的价值投资的论调,大概也来源于此。
进行价值投资,难点之一,是在于好公司的认定。大体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判断:所处的产业是否处在上升期,市场规模是不是足够大;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是否会有较大的扩展性;公司是否有竞争优势,比如品牌、专利、先技术、销售网络等方面是否有相当的领先优势,是否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公司管理团队是否能力强、有职业道德、有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是否规范;等等。
进行价值投资,难点之二,是在于好公司价值是否高估或者低估的判定。市盈率、成长性是判定好公司是否高估或者低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市盈率是静态的,确定的,在全球资本市场基本上有个中枢,所以比较容易比较;而成长性则是趋势性的,在公司价值是否高估或者低估的评判上,更为关键,以往的业绩增长只能作为参考,更多的要从宏观、微观多层次去做深入研究。
以上两个方面,普通投资人是难于掌握的,除非你对这个行业熟悉,否则只有依赖于专业机构。但中国的专业机构也常常令人失望。一方面,有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有职业操守问题和积极性的问题。因此,委托专业机构也要睁大眼睛。
近两年许多企业家忍不住诱惑,纷纷参与了证券投资。经常听到有专家大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好像这两者是完全不同性质的资本,操作者也是不同世界的人。但在我看来,这两者是完全相通的。首先,资金是相通的。其次,决策方法也应该是相同的。这次中国证券市场大幅回落,套牢了不少民营企业家,就是因为他们在证券投资决策时,往往是投机思维,而忘记了做产业投资决策时的那种严禁。
不断成长的中国企业家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金融投资。作投资时,企业家们一定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要先作深入调查研究,再作出投资决策。要聘请专业人士作调查研究和决策参谋,同时,最好是投资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这样,成功的把握会比较大一些。
我说过,经济低潮时是优秀企业崛起的最好时期。其实,这更是进行价值投资的最好时机。巴菲特在中国石油股价只有1元多港币且无人问津时大量买进,而在被大家热烈追捧之际,在10多元全部沽清,就是极好的成功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