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绥化,我的东北

(2009-11-02 15:38:09)
标签:

北团林子

鲎虫

水泡子

记忆碎片

绥化

杂谈

    只知道绥化在黑龙江,一个离西安很远很远的地方,坐火车得几天几宿。之所以记着绥化,是因为在那里待过两年。1960年,母亲送我去了绥化的姥姥家,在那里继续读我的小学。
    印象里的
绥化不是很大,一个小县城大小,现在想起来,就和电影里的东北小屯子差不多。姥姥家住在一溜排民房的紧边上,因为靠边,用板障子围起来的园子就比别人家大了很多。园子里种着白菜、茄子、豆角、土豆,还有菇酿和灯笼果什么的。
    绥化的冬天忒冷。到水井打水,洒在井台周边的水冻起厚厚的冰,走路得格外加小心。一帮孩子们敲下冰块,沾点水,就粘在了鞋上,可以当冰鞋滑。可是屋里却不冷,有火墙火炕,很暖和,窗户都用报纸溜了缝子,冷风钻不进来。窗玻璃上结起的冰花,结了化,化了结,厚厚的像好看的冰雕。

    出了屋就更好玩了,孩子们拉上一个爬犁疯跑,跑不动了,就挂在一个拉甜菜的大马车上,让它拉着爬犁,我们则在爬犁上摞摞儿,开心死了。临了,还要顺人家几颗甜菜疙瘩,不小心还会挨车老大往后甩的几鞭子。甜菜拿回家,和土豆一块烀,又甜又面。甜菜还可以熬出黑黑糖酱抹窝头吃。
    东北的黑土地很神奇,冻过的干土经雨水一泡,小小的水泡子就会长出好几种叫不出名字的水虫子。水泡子干了,车轱辘给压平了,第二年下雨,小水泡子里就又有了水虫子。我们常常捞出来养着玩。有种虫子很像海里的鲎,也像古生物三叶虫,但问谁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从八九岁到现在我一直谜团重重。昨天在网上查出来了,这家伙叫鲎虫,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中国只发现一个种。鲎虫的卵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怕干旱,池塘水和湖水干枯许多年以后它的卵还会存活,等有水以后还会孵化出来。
    绥化的夏天秋天也很好玩,记不住那时的风景,却记住了几样吃食。除了甜菜诱人,园子里的茄子也招人喜欢。放学回家早了,进不了门,就翻进园子里,摘一只长紫茄子来吃,嫩嫩甜甜的。还有一树的海棠果子,甜里带涩,很好吃。好吃,是因为那时候就没太多的东西可吃。还有一种果子叫菇酿,这两年西安也有了,外面包一层干薄皮,里面是个黄黄的圆果子,微甜,一包小籽。关键不是它好吃,是好玩。挤出小籽,把空果皮放在嘴里吸饱气再挤,就会有吱咕的声音。这就是那时孩子们的口香糖吧。
    还是吃。因为那时吃厌了高粱,所以我对高粱以外吃食的香甜就格外记忆犹新。玉米面加黄豆面做的窝头,黄米面做的黏豆包,特别是白面烙的饼子,都是喷香喷香的。白面烙饼是很难吃到的,我能吃到,是常和一位同学一起上学,他爸爸是火车司机,有特殊的供应,他妈妈就给我吃了白面烙饼,真香啊。姥爷嗜酒,有时买几块酥饼槽子糕什么的下酒,他会用小刀切一小块给我和弟弟吃,那香那味,到现在都是无法表达得了的。现在什么点心吃在口里都无味。不过我也终于明白,那时点心的香甜其实很简单,就来自里面的糖和香精。更让人惦念的,就是买一瓶冒气泡的格瓦斯喝了,那是用自己的零花钱,攒够了才买的。这种俄罗斯汽水,一年难得喝上几回。再有,就是冻梨冻柿子了,咬着冰碴,冻得拔牙,吃着来劲。过年杀猪,猪肉是怎么吃掉的,记不清了,却只记得杀猪时姥姥躲在里屋直掉眼泪,从小猪崽养到大肥猪,她舍不得的。忘记了猪肉的香,却记住了猪血肠,炖在酸菜粉条里的血肠,那才叫香。
    还有,跟着姥姥和一群老娘们去地里拣大豆,和孩子们闹腾着去火车场拣煤核,和弟弟去挖苣荬菜……也都只记住了事而没有了过程。
    关于绥化的事,凌凌乱乱就这么些了。

    绥化是我印象中的东北,我印象中的东北就是绥化。如今绥化已经是现代大城市了,可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那里瞅瞅,不为去看城市,只是想寻找记忆,印证记忆。

   

网摘:绥化原名北团林子,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85年11月20日)设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厅治在北团林子,是绥化建置开始。当时,北团林子南北一带有3个圆形林子,以泥河为界,位于泥河南岸的称南团林子,北岸的称腰团林子,最北的称北团林子,绥化建置时将北团林子改名为绥化。绥化,“绥”为安好、安抚之意,《诗·小雅·鸳鸯》:“福禄绥之。”《周颂·桓》有“绥万邦”记载。多为祝颂安好用语。“化”则“变也”,造化、教化之意。绥化有安抚教化、造化发展、吉祥安顺的意思,可谓寓意之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没有“人味”
后一篇:汤峪星期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