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为什么会这样?
标签:
映秀镇再遇灾害杂谈 |
分类: 社会杂谈 |
据新华社电
地震重灾区灾情尤为严重
记者从四川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这次强降雨过程中,阿坝、德阳、绵阳、成都、广元、雅安等十余个市州降下大雨或暴雨,岷江、青衣江、涪江等江河出现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洪水。
受强降雨影响,四川多个市州出现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其中,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汶川县、都江堰市的灾情尤为严重。
13日凌晨,绵竹突降特大暴雨,该市清平乡特大山洪暴发,形成泥石流达500万立方米,导致流经场镇的河流改道和绵远河清平段堵塞形成堰塞湖,造成交通、通信全部中断,5000多人被困,造成9人死亡、5人失踪。
13日下午至晚上,都江堰市龙池、虹口两地因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近800人被困。截至14日19时,灾害已造成1人死亡、12人失踪。
汶川已有38人失踪
13日晚至14日凌晨,汶川县境内突降暴雨,导致映秀、漩口、银杏等多个乡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截至14日15时已造成38人失踪,特别是岷江河段形成堰塞湖,将沿江的九寨沟环线、213国道淹没200多米,道路中断,大量人员滞留或被困。
这次受灾较重的汶川、绵竹、都江堰、平武等地均为汶川地震重灾区,震后因多次暴雨而重复受灾,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是雪上加霜;这次灾情造成汶川、绵竹灾区交通、通信中断,给抢险救灾造成重重困难。
【灾情】
岷江改道冲进映秀镇
震中生命线再次中断,映秀板房医院被冲毁
据新华社电 受强降雨影响,都汶高速映秀段侧山体突发泥石流,岷江改道冲进映秀镇,数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武警水电三总队官兵闻讯而动,紧急赶赴现场抢通救援。
由于震中生命线213国道汶川段多处中断,武警水电三总队120名官兵,携48台装载机、载重车等重型抢险设备紧急赶赴一线,全力投入抢险战斗。截至目前,已抢通道路50米,开挖2000立方米。
目前,银杏乡境内泥石流塌方量高达6万方,流经该乡的岷江也因泥石流阻断,正在形成堰塞湖。映秀镇板房医院被泥石流冲毁。
映秀镇:灾后科学重建路径探讨(图)
2009-04-09 06:20:00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F/F3/F3A25ABA07E8DFC56529F32B1987600B.jpg |
本报记者陈宇
作为阿坝州门户重镇的汶川县映秀镇,岷江和渔子溪河穿小镇境内而过,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然而“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映秀镇遭受重创。
何时还秀水青山美容颜?映秀镇灾后重建规划牵动着世人的目光。昨(8)日,凝结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市规划设计院和中国建筑科研院等多家设计单位专家心血的《映秀镇总体规划和新技术新材料运用》报告,提交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并征求250余名国内外专家意见。
生态宜居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依托周围山体、穿城水系作为映秀镇整体背景,通过生态廊道创造整体连贯的自然开敞空间,勾通山脊绿带、山谷绿带、滨河绿带,将城市外围的自然森林引入城市——秀美如画的映秀,将更美。
映秀镇地处岷江上游,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的关键地区。在“5·12”地震中,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了映秀镇境内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严重受损。
东莞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华翔介绍,映秀镇生态恢复将分为遗址保护、重点治理、一般治理、自然保育四个区域。
遗址保护区,主要指具有纪念、科研科普、观赏等重要价值的地震遗址,主要包括中山谷泥石流、堰塞湖、崩滑体、百花大桥、公墓等。“而包括镇、村人居生活环境安全影响区,岷江、渔子溪河谷道路一侧的国道213、省道303等交通干线安全影响区,以及重要厂矿企业生产环境安全影响区,则属于重点治理区。”华翔说。
去往映秀的路上,专家们心痛地看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潜在易发区等各类型受损区随处可见。那么,对于这类区域该如何治理呢?华翔认为,“崩塌体的稳定措施,主要有坡脚挡土墙、主动防护网等工程加固办法,同时可在崩塌体基础上选种乔木灌木,对破坏面进行植被恢复。”
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也认为,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是震后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映秀三面环山、中间临水的生态资源,我们提出‘三山二水夹一城’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通过一条完整的生态廊道来链接各个生态要素。”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规划所所长肖达介绍。
产业持续示范生产自救和产业恢复
未来新映秀中心镇区的规划范围,概括为“一心多点,四区八组团、轴廊贯通。”将主要以映秀镇集中区为主,规划区面积约0.74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映秀镇中心镇区人口规模控制在5700人。
在规划中,映秀镇中心镇区,可概括为“一心多点,四区八组团、轴廊贯通”。“心”,指河口纪念广场及公共服务中心;“点”,指门户节点;“轴”,就是213国道及内部主要功能轴线;“廊”,即渔子溪及岷江生态廊道;“四区”,为公共服务片区、居住片区、商住片区、发展备用片区。
“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道路交通规划采取镇区双出入口,并加强跨江交通,同时,在街坊内部增加疏散通道。”肖达介绍。“四区八组团”美丽的蓝图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的目光,也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旅游者的目光。
“震前,映秀镇交通便利,旅游产业已有初步发展。震后,恢复重建观光旅游将成为其旅游业的主要特色、镇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专家们在试图挖掘映秀的“旅游潜质”,把地震旅游的开发摆在首位,形成以地震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地区的名片,是映秀旅游业获得成功的选择之一。
而利用映秀优越的自然条件,以生态农业为重点,对传统特色食品、药品与纪念品进行重新包装,增加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的可参与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丰富旅游内涵,也被专家们看好。
同时,在镇区北部的产业区(以药厂为核心),在巩固发展水电业的基础上,拓展包括传统医药、特色农产品、羌绣手工艺等旅游纪念品的加工。
安全体系示范重建防灾示范的安全家园
抗震安全体系由生命安全网络和生命基础设施两部分构成。“紧急情况发生时,救援直升机可以从都江堰起飞,沿岷江峡谷抵达映秀镇。”
深入灾区考察的专家们深知,刚刚经历过大灾难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看重生存安全。为此,在规划中,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是设计方案的重中之重。“抗震安全体系,由生命安全网络和生命基础设施两部分构成。”肖达说,在安全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消防、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讯、应急医疗救助等设施点的要求,做到平时安全有效、灾时快速救援。
为高标准建设映秀镇防灾减灾系统,增强城镇综合防灾能力,专家规划将对消防、人防、防洪、抗震、防次生灾害等灾害防护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并通过指挥工程、生命线工程、紧急避难和集散工程以及综合防灾分区,综合设置城镇范围内的各项防灾减灾体系。
在特殊时期,镇区如何保持对外联系?如何保持“生命线”畅通?“生命线包括公路和空中两部分。公路,指国道213线和新建的都汶高速公路;空中生命线,主要是指结合映秀小学的运动场,保留和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作为紧急空中救援的平台。”华翔介绍:“紧急情况发生时,救援直升机可以从都江堰起飞,沿岷江峡谷抵达映秀镇。”
抗震建筑示范区采用抗震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提出了“抗震建筑试验区”的概念。
“镇区建设过程中,除了对整体建筑形态综合规划布局之外,可以选取局部地块,考虑安排建筑师集群设计街区,由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发挥各自特长率先建起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建筑。”肖达说。
“抗震建筑试验区”,还表现在映秀镇的建筑结构和材料选取上,专家建议大胆采用抗震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新材料,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议采用轻质高强新墙材料,如采用钢结构,具有强度高、结构重量轻、延性好的特点。而轻质墙体与楼盖,如轻钢体系、加气混凝土板、引气混凝土板、定向木纤维板、纤维水泥板、石膏板等,主要有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最直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新结构,建议采用抗震砖混结构、抗震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低层木结构或低层轻钢结构等抗震结构体系。“采用抗震结构体系,最主要是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提高在地震作用时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肖达介绍。
新技术,则主要包括近年国内外在地震高烈度区已开始应用的建筑隔震技术。
“集群设计”的抗震建筑试验区,将集百家之所长,更好地推进抗震建筑的研发工作,“为指导映秀乃至其他灾区城镇的重建家园起到示范作用。”肖达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