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一生为司马懿打工

(2008-10-12 00:52:37)
标签:

冷眼看历史

杂谈

    从来历史流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其实逻辑地读三国,会发现真正的智者是司马懿。三国归一统,是归到了司马家的晋。

   略举一二:

1、空城计是三国的一个精彩之笔。:

原文:“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司马懿一生戎马,为何不派五千军卒冲进城中?若是空城,就可立擒诸葛亮;若是埋伏,不过是损失一些兵士,对于司马懿而言司空见惯。如此简单道理,为何想不清楚?

    

     原因是:司马懿的生存和未来取决于曹操。曹操曾说:司马懿有狼顾之像,野心很大,久后必然成祸。但是在与刘备、孙权的作战中,还要依靠他,所以只能重用他。一旦司马懿生擒了诸葛亮,灭了西蜀刘备、东吴孙权,那么,曹操必杀司马懿无疑。这样的结局中国历史上一已不鲜见。

    因此,有诸葛亮的存在,就有司马懿的存在。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这种用心,只能装作被骗。

   2、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在三国中到处都是。诸葛亮数次出祁山,每次都是乘胜而出,大败而归。因为只要没有威胁到曹魏的存亡,司马懿就屡战屡败;一旦到了关键时候,就用计打败诸葛亮,但是他每次只能将这归于运气,而不敢说出来。所以诸葛亮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一生较量,每到关键时刻就败于司马懿,已经不是在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